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最后,小螳螂还是决定搏一把,冲破心中的魔障。
虽然它并不知道那是个魔障。
随着监控,小螳螂发现,幼蟒保持着一个相对固定的规律进行捕食休息。
它会一次性捕食1-2只大脚蛙,将腹部撑的鼓鼓的。然后,躲在大树下的洞穴里休息1天,隔一天再出来捕食。
偶尔没有捕获到食物,幼蟒才会连续在第二天的午后出来捕食,完成能量的摄入。
晃晃悠悠,半个月的时间就这样愀然流过,在不知道多少飞蛾幼虫,蜈蚣,甲虫的奉献下,小螳螂迎来了幼虫阶段,至关重要的一次蜕皮。
这次蜕皮,已经超出了它的传承记忆,从来没有一只绿叶螳螂在第7次蜕皮后,仍是幼虫的。
它将成为史无前例的第一只8(0)期绿叶螳螂幼虫。
如果它有后代虫的话,这份记忆将会传承下去。
或许,在它的后代虫中,在不可预知的未来,将会出现同样蜕皮7次,生长到8(0)期的绿叶螳螂。
到那时,它将推动整个绿叶螳螂种族的进步。
毕竟蜕皮次数更多,成虫的体型就会更大,就可以捕获更大的猎物,种族就会越发强大。
“咔~,啪~”
……
撑到老皮的四只步行足先后掉落为止,小螳螂险之又险的用捕捉足钩住树皮,翻起身子。
这种刺激的事情,在经历了4、5次之后,也就没有起初的那种激烈情绪了,现在小螳螂已经可以淡然对待了。
趴在树干上,静静回想着这次蜕皮的所得,小螳螂终于找到了那个一直困扰它的问题答案。
‘羽化后要找到一只母螳螂,具体怎么寻找,到时自然会有命运的指引。’
‘到那时,要用尽所有,博得母螳螂的“欢心”,然后与之交配。’
‘结束后立即逃离母螳螂,不然体型巨大的母螳螂会将它吞吃,以便孕育出更健康的受精卵。’
这就是一只正常公螳螂的一生。
从破卵孵化,历经5-7次蜕皮成长,羽化成成虫。
追寻命运的指引或者说母螳螂的“勾引”,完成一生中最重要,最终极的使命——交配。
如果幸运,在母螳螂饥饿上来前离开“新房”,那么还有一段时间好活。
到那时,可以尽情的展翅飞翔。
享受蓝天,享受星光,享受硕果飘香,享受与秋风抗争,然后与落叶一起老去,伴随着初冬的暖阳,慢慢凋零。
可是,小螳螂一点都不正常啊。
小螳螂本身的种族传承记忆,对它已经没有参考意义了。
它已经完全超出,任何一只绿叶螳螂,在幼虫期的成长了。
它的体型达到了惊人的16厘米,这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绿叶螳螂的成虫,而且它还有一次蜕皮羽化。
到时,很难想象,羽化后的成虫虫体又能有多大。
在它的种族传承记忆中,最后一次的蜕皮羽化,虫体往往是会倍增的。
轻轻的伸展着捕捉足,随着蜕皮,捕捉足随之增长,在7(0)期有意的锻炼下,捕捉足有了很明显的适应进化。
它的前肢仍然是5节,整体状态与正常绿叶螳螂却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变。
与前胸连接的第一段肢节为基节,这是螳螂捕捉足发力的地方,随着锻炼,基节变得更加粗大,内部充满了肌肉。
基节的长度,在蜕皮后增长相当明显,比之前7(0)期的2厘米整整暴增了一倍还多,现在大概有5厘米,整体看来分外修长。
基节越长,捕捉足就会越有力。
第二段肢节就是螳螂的转节了,这里没有太多的变化。
转节连接基节和股节,相对于基节,股节变得更加的暴力,狰狞。
长度达到6厘米,三排齿凸参差,这些齿凸长短并不相同,短的粗壮厚实,长的锋锐犀利,长度最长的一对已经达到1cm。
再往上是胫节,胫节上的两排齿凸,配合腿节上三排齿凸联合作战。
当胫节与腿节贴合,五排齿凸完美交错分开,这些齿凸扎入血肉会对猎物造成难以言喻的痛楚。
胫节的尖端锋利异常,长度达到了2厘米,那是刺杀猎物最有力的武器,又称端刺。
整个胫节就像是一杆长矛,一杆全身长刺的武器,它的长度达到了3厘米。
前肢最顶端的跗节依旧是又细又长的,只是利爪更见锋锐,寒芒四射。
腿节和胫节钳住猎物时,利爪出击,将猎物捆牢,使之无法逃脱,又加了一道保险。
缓慢的在树干上来回爬行,徐徐的挥舞捕捉足,边适应增长的六肢,边思考后面的捉蟒行动。
经过这次蜕皮,8(0)期的小螳螂,对于捕捉那条幼蟒稍稍有了一点信心。
重点锻炼的捕捉足,肯定会在这次狩猎中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