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并没有蟒蛇的踪影。
小螳螂有点慌了。
快速的爬向树洞,转到大锥树背面,它有了发现。
那里安安静静的趴着一条灰白色的,卷曲的蟒蛇,一动不动,毫无气息。
靠近看去,冷漠肃杀的眼睛也是一片灰白。蛇头大开,外翻,同时身体整个是瘪的。
这是一个蛇蜕,类似于虫蜕,蟒蛇蜕皮进化了一次。
不知道幼蟒还会不会再回来,小螳螂决定先进食一些其它猎物,再回来蹲守。
地面没有了猎物,小螳螂转向树干上寻找食物,果然,在寻找到第二棵树时,久违的多腿蜈蚣出现了。
这条蜈蚣也饿的不行了,发现小螳螂后,第一时间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小螳螂闪过攻击,捕捉足闪电夹住蜈蚣头部,股节和胫节配合压缩,五排齿凸轻松的扎了进去,高高举起这只与自身虫体相差不大的蜈蚣,进食,补充能量。
现在蜈蚣也仅仅是猎物了,对于小螳螂来说,太简单了。巡视了3棵树,捕食了7只蜈蚣,好好的补充了一波能量。
小螳螂回到树洞前的枯树上,等待着幼蟒的出现。
转眼,天黑了,星光取代了阳光,四周也渐渐安静下来。
“嘶~,嘶~,……”
“飒~,飒~,……”
轻微的滑行声,偶尔触碰灌木枝干的声音,在安静的夜里是稍显嘈杂和违和的。
但,在小螳螂感知中,它们是那么的美妙。
‘幼蟒回来了啊,欢迎回家。’
借助星光,小螳螂瞪向幼蟒爬行的方向。
幼蟒的体型变化不是很大,整个身长应该还没有突破100厘米。这可能是因为它蜕皮的时间过短,还没有来的及补充食物,扩大体型吧。
蟒蛇与虫族进化都会出现蜕皮情况,但它们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
虫族在蜕皮完成后,外壳硬化完成前,体型会在原有基础上暴增很多。比如小螳螂的多次进化,都是进化后就基本上达到了自身体长的上限。
那是因为虫族在龄期内,不会有很明显变化,体型被外壳狠狠的限制住。它们所有的能量都是在积蓄,等待蜕皮中爆发。
而蟒蛇不同,虽然旧皮对它们也是一种限制,但是没有那么严重,它们没有明确的龄期概念,只要食物充足,蟒蛇是一直是可以成长的。
幼蟒应该是捕食归来的,胃部的位置却并没有鼓胀起来,还是圆圆的,细细的。
‘可怜啊,这是一次失败的狩猎。’
在小螳螂的印象中,这样的情况仅发生过两次。
根据之前的两次经验,幼蟒会在树洞里稍作休息,然后,趁着天黑阴凉,在饥饿的促使下,再次出洞捕猎,在第二天太阳彻底升上高天后回洞躲避。
默默的,瞪着幼蟒爬进树洞,露出在外面的一节蛇身有规律的收缩舒张。
默默的,瞪着幼蟒无声无息的爬出树洞,爬出灌木丛,更换了一个方向,爬出一条新的蛇道,向远方蜿蜒而去。
在周围树上捕猎几只蜈蚣,在枯树顶端静止不动,休息。
……
天明,星隐。
小螳螂摇晃上身,活动着长时间未动的身体,沿着枯树上下奔跑几个来回,清醒长久未动的大脑。
没有按照平时习惯去外捕猎,而是来到预先观察的位置,灌木丛中蛇道边缘的一棵相对粗些的枝干。
这丛灌木在小螳螂的记忆中,应该叫做月季,准确应该是宽叶月季。它们高度在2米左右,枝干粗壮,圆柱形,有短粗的钩状皮刺。
叶子宽大,上面是深绿色,背面反而是青白色的。
这个时节,十几朵攒在一起的粉红色大花,傲然枝头。
这些花朵应该是刚刚开放不久,因为夹杂在众多大花间,还有几个花骨朵儿。
在没有开放前,它们柔弱的花瓣是被翠绿的萼片保护着的。正是这些萼片使得它们完美的躲过了前几天的暴雨。
小螳螂所在的月季枝直径足有一个小螳螂那么长(16厘米)。
它脑袋朝下,步行足紧紧抓牢,上身和捕捉足趴伏在月季枝上。
一动不动,不经意看,根本发现不了,只会以为那里是月季还没有长起来的旁枝。
微风和煦,日渐正午。
“嘶~,嚓~,嚓~,嚓~”
幼蟒拖着沉重的,严重变形的身体爬过一段枯树树根,发出木头摩擦树皮的声音。进入灌木丛,向着树洞爬去。
幼蟒这次捕猎将前两天的霉运完全扫清,意外的在接近大河边上捕获到了一只巨大的黑灰色“虫”子。
这只大“虫”子有将近30厘米长,20多厘米宽,整只“虫”浑身笼罩着一股神秘的气息。
幼蟒发现大“虫子”时,大“虫子”的4对步行足中,有两对几乎齐根断掉了。剩余的两对相对完整,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