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虽然老祖的冷酷和多谋让人很是不安,但陈家里还是有人对道白实打实的好。陈道白找到四伯说要下山居住后,陈求法虽然很不舍得,但还是尊重道白的意思,把瓷里镇北面挨着震泽畔的三十亩上好灵田都划给了道白,这便是让他能衣锦还乡的意思了。
“好好修行,修为不要落下,但也不要修行得太快。沈家那边的事情你不用担忧,再怎么样,上头都有我们这些长辈在呢!”
离山这一日,陈求法来给道白道紫送行,硬塞了十几块灵石给兄妹俩。
如果说道白对老祖陈君谋是畏,那对四伯陈求法大体就是敬了,自上山以来,照顾他最多的就是这位四伯,关心照料、传道解惑,就是道白的亲老子陈之对他都没有这么好!
尽管只是搬下山居住,说不定过几日陈求法下山办事两人就能见面,不是什么生离死别,可道白莫名就回想起陈求法救自己上山的情形,一时心里感慨万千,掀起衣袍就跪了下来。
“侄儿给四伯磕头了!这些年侄儿在山上,多蒙四伯照料,若非四伯,便没有今日的道白,来生犬马亦难报达!”
“诶呀呀,你看你,一家人说什么两家话!快起来,我是你伯父,你老子娘不在身边,我照顾你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说什么来生犬马,你这孩子呀,真要报答我,就别跟我说这种客气话了!”
陈求法刚把道白拽起来,另一旁道紫又跪了下去。
“四伯,我也得给您叩个头!丫头从小就没了爹,一直是寄人篱下,来了山上,四伯如亲父一样照顾我,道紫从没机会给父亲叩头,今天请四伯务必要受我一拜!”
“你们兄妹俩,这真是、真是……”
看着道白道紫兄妹两个,陈求法渐渐湿了眼眶。他一心求道,至今未娶,膝下自然也没有子嗣,家中有前途的孩子都会当成亲生儿女来关照。这几年他看着道白道紫兄妹俩一点点长大,确实是把这两个孩子当作了自己的儿女,现在看着儿女要离家,他心中如何不伤感。
“真是的,又不是什么生离死别的,你们这招惹我的……快下山去吧,过两天我就去看你们。”
道白道紫齐齐再给四伯陈求法磕了个头,然后挽着手,相伴驾风下山而去。
陈求法扶着山门前的桂树,长叹一口气,背影落寞了不少。
兄妹俩携手同行,飞了一段时辰,并没有去数年未归的故乡瓷里镇,而是来到了乌程县的县城。
有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托了儿子侄女的福,陈之做了乌程县的县丞,在乌程县的凡人中也是一顶一的大人物了。
说起来,两兄妹在乌程县住了十几年,却从没来过县城。小时候在瓷里镇上住,没机会来县城里见世面,修了道之后又长住在归来峰上,更没得下山的机会,一直到今天,他们才头一回进了县城。虽然比不上下菰城繁华,但至少比瓷里小镇大了许多,繁华热闹的街道,亲切熟悉的乡音,让两兄妹有了归乡的感觉。
陈家在乌程县立足已过三百年,姓陈的高门大户难以计数,单单是陈府在乌程县城内就有不下十数座。不过要找陈之的府邸并不难,就这位县衙二老爷眼下的风头,找县城里最大最深的那座宅邸准没错。
自从做了县丞之后,陈之的牌面是越来越大,宅邸的规模甚至大过了县令。兄妹俩来到门前,望着二丈多高的朱红大门和门上的鎏金狮子,一时间都不由得有些发愣。
陈之一家才搬到县城几年,怎么来的这么大的宅院?
道白想想也知道,单靠县丞的俸银和老家那些田租,莫说五六年,就是五六十年也攒不出这么一套豪宅来。
心里暗暗叹了口气,道白上前拍门,大门纹丝不动,倒是旁边的侧门开了,门房探出个头来,打量着两人。
能在大户人家做门房伢子,眼力劲是绝不能少的。道白一身墨黑道袍,头束白玉冠,腰配【三尺竹】,道紫则是少年装束打扮,一身樱色袍服,头束紫金冠,腰系明月带,姿容明丽,又因为做少年打扮,英气十足。相较之下,道白容貌没那么出众,但那只瞎眼太过醒目,门房一眼就猜出了道白的身份。
“可是白二爷回来了?”
道白看这门房眼生得很。微微蹙眉,疑惑问道:“你认得我?”
“回二爷的话,老爷和洪大爷有特意交代过。您稍等,我这就开了大门。”
门房转入门内,扯着嗓子喊起来:“快去通报老爷、洪大爷,白二爷和紫小姐回家了!”
门内一阵骚动,不多时,二丈多高的朱红大门徐徐启开,五六个下人在门里头点头哈腰,同道白道紫问安。
道白摇了摇头,这才几年,陈之做了乌程县的二老爷,排场可是越来越大了。想六年前他回瓷里镇的时候,还是陈洪自己开门,嫂子张氏亲自下厨,现在却是仆从成群,大门都不轻易开了。
“白哥儿和紫丫头回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