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旅途中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而且空气浑浊不堪,实难见到这种景色。”
    隔着玻璃窗,都比在京城露天仰望来得漂亮,这差距也太大了。
    准备看电视的李萱,换了好几个台,都没找到合适的,烦闷之下,关掉了电视,坐在金尚对面,盘腿看天。
    “以前更好看,现在,已经差好多了。”
    “你不看电视了?”
    “这里没有有线电视。”
    “哦!”
    金尚了然。
    如今有线电视已经在全国几大核心城市铺开,只要不是特别偏僻的地方,已经能收到全国几十个主要电视台了。
    可是,脚下这片土地虽然是恩施州的旅游开发区,到底离主城区有点远,而且交通不便。
    别说有线电视,一瓶普普通通的矿泉水,都要贵两三倍。
    “明天去附近的寨子里参观?”
    “嗯!”
    “为什么要请向导?”
    “花点钱,能少很多麻烦。”
    “能有多麻烦?”
    “语言不通,就是拦路虎,要是有什么误会,发生冲突就不美了。”
    一开始,金尚也不理解,为什么来这里旅游,去一个地方就要请当地向导指引,认路都是其次,关键是交流都成问题。
    这一世的历史,自宋初拐了个大弯,没有元明清三朝,几大历史事件就没有发生。
    其中,尤以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最为重大。
    前世,中西部地区,两湖,云贵川以及周边很多地方,方言口音大同小异,当地人是能够大致分得清细致的差别的,稍微隔得远一点的就经常搞错。
    其实想想就知道,他们的祖先,大概率是来自同一个地方。至少,也是有相当深厚的渊源的。
    这种随着时局动荡而造成的大迁徙现象,也诞生了很多流传后世的特有名词,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江西老表。
    这一世,居民自发的迁徙现象依然有,但没有那种明显带有趋势和方向性的被动搬迁了。
    甚至,金尚还在本地看到了一些前世压根就没有听说过的奇怪族裔。
    这些人或许不多,自主性不强,却伴随着数百年相对稳定的国内格局,流传到现在,也是相当不容易。
    自然,各种土家族和客家人的村寨也层不出穷。
    山这边的寨子里的居民,听不懂山那边的土人的方言的情况,屡见不鲜。
    跑到这种地方来旅游,不提前调查清楚,并做好准备,还真是要吃不少苦头。
    李萱身为鄂北本地人,虽然隔得有点远,到底也了解一点这个传说中的巴人发祥地之一的情况。
    过去两千多年时间里,一直被视作穷山恶水,不是没有缘由的。
    不如说,正是因为这种相对特殊且封闭的地理环境,才让许许多多族裔保存下来,从他们身上,还能勉强看到不同时期的风土人情。
    听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述说,搁在三四十年前,这里还有“走婚”和“抢亲”的习俗。
    自从文明的触角伸到这里后,有些不合时宜的老传统,自然就消失了。
    随着外地游客的到来,给这里带来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二三十年后,还有多少族裔能够经得起现代文明的冲击,保持传统特色,那就不得而知了。
    说了点当地的趣话,金尚原本想要借用一下附近的信号基站,连接网络,看看今夕上的留言,想了想,还是算了。
    难得出来一趟,公司没有特别紧急的事情找过来,就不要自找烦恼了。
    休假嘛,就不要想那么多了。
    -----------------
    第二天一大早,一行人乘坐缆车,来到半山腰的村寨中,观看了一场当地的娶亲场面,混了一次流水席,吃得满嘴油光。
    当然,也不白吃的,戴义琴很客气地为宾客们签名合影,金尚则取出长笛,吹了一曲还算熟悉的山歌小调,算是助兴。
    当地的老乡也确实热情,旅游区开辟不久,还没有染上要钱如命的恶习。
    难得有个大明星带着亲戚朋友来玩,一名上了年纪,似乎是家老样的人物,安排了两名小年轻,带着几人去附近有意思的地方转了一下午。
    期间,遇到山间水库正在下网捕鱼,十分感兴趣的金尚在晃悠悠的小船上试了一次,累得腰酸背痛,就不干了。
    看着有诗情画意的美景,其实背后都有让人难以接受的酸楚。
    诸如“孤舟蓑笠翁,独角寒江雪”的场面,看似很美,可谁又能体会到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鬼地方,大冬天跑掉江上钓鱼的渔民是什么感受呢?
    这么冷的天,围着小火炉,吃着火锅,喝着酒,不香么?跑到冷风嗖嗖的江上钓鱼,不冷吗?
    “尚哥,年纪轻轻,腰就不行了啊!”
    南宪杰嬉皮笑脸地揶揄着,金尚不满地瞪了甩杆钓鱼的小兄弟一眼,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