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高屋建瓴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有部分行业,尤其是以重工业为主,将它们以商业标准来衡量,并不是多么赚钱的生意,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却不可估量。
    造船业并不是太深奥的高科技行业,但它的产业链之长,确实令人叹为观止,上到煤炭钢铁,土木建材,船坞码头,横向涉及机械能源,电子工程,高新材料,电器通讯,信息导航,下到涂装环保,港口航运等,几乎无所不包。
    不仅其本身对人力资源的要求极高,直接间接带动的效益,实在是太夸张了,估计也就汽车工程,航空航天以及高端芯片等极少数行业能够与其相提并论。
    北船机电近两年的市值大部分时间都徘徊在五亿到十亿之间,即便主营业务萎缩到被视作“壳资源”了,每年的营收总额也没有低于过十亿,虽说没赚什么钱,算上外包工的话,直接间接养活的员工也数以千计。
    东南沿海地势较好的地区,除了长三角和珠三角核心城市圈外,绝大部分都是比较欢迎有实力的船企去当地安家落户的,这就跟中西部大城市喜欢开出极为优厚的条件,招揽主流车企去当地设厂一个道理。
    单从企业各类报表上来看,利润率可能不太好看,但这只是表象,实际上并非如此。北船机电虽说近几年状况不佳,好就好在它是一家正儿八经且名声在外的上市公司,就算一时半会走入死胡同,也能撑很长时间。
    在同类企业熬不住纷纷倒闭的时候,北船机电不就迎来了金尚这个大救星起死回生么?
    上了规模的大企业,尤其是修造船这种几乎是“透明”的传统行业来说,活得更长久,才能迎来更多机会,能扛比什么都重要。
    更何况,北船机电的横向拓展也十分成功,最近资本市场比较受关注的子公司行星智造涉足移动通讯行业,着实加分不少,也是甬东决定和北船机电加强合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只是修造船入驻,有了这个引子,才好拉拢其它业务,尤其是其背后的大金主——今夕文化去当地投资。
    “投石问路,抛砖引玉,我估计当地也存着这个心思,咱们其实占据不少优势,好好谈,说不定有惊喜,对了……”
    说到这个,金尚想到了另外一件事。
    甬东当地的情况,似乎十分适合移动市话的发展。
    那边经济相对发达,坐拥沿海便利,蹭到了海运大发展的红利,渔业资源丰富,背靠江浙,是海路南上北下的交通要冲,自古以来,就是水师卫所驻地,岛屿众多,水路复杂,海贼盗匪也喜欢在那里建立基地,藏匿赃物什么的。进入新时代后,藏污纳垢的情况一去不复返,发展成为主流,自连接甬城的跨海大桥开通后,经济发展就迈入了快车道。
    最难得的是,当地人口稠密,还集中在几个相对宜居的岛屿上,高楼大厦不多,对信号的遮蔽较少,十分适合移动市话的运营。
    解释了一会后,金尚对洪仁全说道:
    “公司技术顾问其实已经给出了建议,在相对富裕的二线城市,‘小灵通推广的效果可能更好,我在想,是不是将甬东作为第二个攻坚目标地,拿下之后,再往内陆拓展,一步一步来。南方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要稍微高一点,北方……还是略显保守了一点。如果不是我本人在京城有点门路,压根不会以京西作为破局的点。”
    其实想想就明白了,甬东那种地方,硬要说“小灵通”的信号质量不好,其它移动通讯信号也强不到哪里去,现在才一九九六年,核心城市的基建还比较到位,三四线城市就差多了。
    “所以,金总的意思是,一线大城市要继续谈,但不强求,更不能急,而是以二三线为目标,占领市场,再回过头来进驻核心城市?”
    策略嘛,就是不要在“硬骨头”上死磕,先“跑马圈地”,将规模做起来,有了市场份额,下面的路就好走了。
    越想越觉得有道理的金尚,回头对秘书黄漪漪说道:
    “记下来,下次开会提一下,这似乎是个方向,比乱糟糟一拥而上要好很多。”
    大城市的发展明显要健全得多,以电信为核心的基础运营商实力较强,二三线城市和三四线小县城就弱不少,移动市话正好填补空白。
    小灵通的诞生,不就是因此而来的么?
    洪仁全想了想,也觉得金尚的想法似乎很有道理,很认真地点点头道:
    “下次去谈判,就派一个考察团去走访看看。不过,咱们这边的技术实力有点薄弱,做一点‘山寨组装的工作还行,真要涉及一点核心科技,就不太在行了。”
    “那……让尹飞扬过去吧!”
    “那个小年轻?也行,一个人太少,至少带一个团队,好展开工作。”
    “行!不是我不放杨琦和刘燕青,他们身上的担子也很重,这边离不开。兄弟企业互相帮助是应该的,但不要耽误大事。”
    “我听说了,系统服务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