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边做边改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电话,有将近十分之一是关于电视剧的筹备。
    不胜其扰的金尚,最后和总导演商量了一下,扩充剧本,增加集数,两人拍不了板,但是,事情不能这么干。
    真要是如此乱来,剧组准备拍几年?
    三年?
    五年?
    其它的不提,戴义琴这样的大明星,哪有闲工夫伺候这么久?
    其它演员和工作人员,也都是有家室的,上有老下有小,不可能真的这么长时间耗在一个剧组里。
    最好的解决方法,当然是分部拍摄。
    按照历史脉络和人物主线,分成好几部,拍完一部就上映,试试观众反响,节约时间成本,也好根据现实情况微调后续计划。
    第一部包含部分,两人和编剧隔空商量了好几次,将《三国演义》第一部,加了个尾缀“天下大乱”,剧情从黄巾之乱到十八路诸侯讨董。
    这样一来,后期的演员就不用现在招募,剧组缩水,筹备工作加快。
    前期剧情集中在北方,没几场水战,不必等南方的三国城建好后再拍摄,以现有的条件,其实就可以开机了,等京城的三国旅游城竣工,可以直接入驻,拍摄剩下的戏份。
    『等三五年后上映,黄花菜都凉了,本少爷哪里等得了这么久?出名要趁早,赚钱更要赶早!』
    这年头,上到导演编剧,下到演员摄像,都还没丢掉艺术家的格调,比如美术师,场记,布景等,尤其是古装剧,都需要一定的文化修养,甚至要请研究古文化的历史学家充当顾问。
    这可与后来瞎糊弄的寒酸剧组不是一回事,《三国演义》电视剧,是大作,是艺术,是一代经典,钱不钱的,休提,拍好了,你好我好大家好,要是出了岔子,还得有人背锅。
    将这一切安排妥当后,金尚又和戴义琴商量了一下,让他和体育频道协调一下,综艺节目的录制要尽快,时间也要错开,不要耽误了大制作的拍摄。
    早期赵云的戏份不多,但是很分散,加起来,镜头也不少。
    『有了名气,打广告的效果才好啊!』
    将注意力放在最后一个项目上,就是筹划了好久的《九鼎战争》相关的项目,首先推出的是连载漫画,已经刊登了一期,目前看来,反响平平。
    这类涉及未来都市的漫画,到底能不能成,一直是个谜。
    很多制作精良,噱头十足,团队名气大,平台优异,上下都看好的项目暴死,倒是一些漫画家扑街,题材没特色,画工粗糙的新人作品能够一炮而红。
    这一部《九鼎战争》的漫画,开局不算差,但也说不上好。
    总体背景,将前世的系列设定,套上封神和三皇五帝的皮,比如英灵殿,就借鉴了华胥古国和桃花源的说法,什么盖亚和阿赖耶的冲突,太虚无缥缈,被换成了阐教截教的争霸,九鼎之争,天子之位,封神榜什么的,能用的尽量用,以后力推《封神演义》的时候,也能少一些阻碍。
    目前只连载了一期,第二期的效果要到下周才知道。
    只是引出了几个出场人物,背景按照金尚设定的框架,定在了二零零八年,还植入了几个广告,比如今夕文化旗下的杂志漫画,聊天软件,还有北船机电旗下即将发售的代工手机,游戏主机Venus和设想中的游戏大作。
    几个出场人物中,最重要的赵云、妲己和闯王已经就位,戏份不少,各有亮点。
    从读者来信反馈的结果看,人气排名第十二,首期效果,还算过得去。
    杂志《东方漫客》一期连载二十部到二十二部不等,总共五百页到五百三十页不等,每期发售,都是青少年漫迷的一次盛宴,对连载漫画家和编辑来说,也是一次大考。
    而国内漫画杂志的惯例,和前世认知的还不一样,因为人气不佳而直接腰斩的情况并不多,只要漫画家愿意连载,且达到编辑的要求,很少有烂尾的情况发生。
    即便因为特殊原因而导致不能在一线刊物连载,也会退到二线副刊上继续登载,或者改成不定期连载。
    那样的话,人气肯定就差远了,能不能保证质量都是个问号。
    当然了,无法继续的情况也偶有发生,一般杂志社会和漫画家本人,或者权属所有人启动违约买断协议,让其它代笔漫画家继续连载或者补充一个结尾。
    金尚从编辑部找来了读者来信,看了下大家关注的焦点。
    人气上,帅气威武的赵云和大大咧咧,不拘小节,贡献了最多轻松诙谐情节的闯王占据了第一和第二的位置,千娇百媚的苏妲己连前三都没进,投票友好度只列第六,着实让金尚有些汗颜。
    “现在的男孩子,都怎么了,这么不诚实的么?”
    见老板揶揄说笑,忙着处理下一期刊物的赵荣珍回应道,
    “十几岁的青春期男孩,还真未必对这样的古典美女感兴趣……”
    “不会吧?我也才十几岁,也算是还处在青春期的尾巴吧,觉得苏妲己很好看,很有魅力啊!”
    “您还不够典型,试问全国上下,有几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创业半年就有这么大的一片基业?我家小侄子,上学期换座位,和女生同桌,聊得来,多说了几句话,就被同伴男生笑话,不得已,在桌子中间划了一道线,不再亲密,才重新融入群体……”
    “这可真是……”
    闻言的金尚忍不住嘿嘿一笑,
    “说不定这就是他的人生巅峰,最受女孩子欢迎的时期,就这么放弃,太可惜了。”
    “哪有那么夸张?”
    金尚矜持一笑,想起了前世的一个朋友,学生时代长得帅气,学习成绩也好,十分受女生欢迎,有一个长得漂亮,身材也好,家世优越的大院女孩追了他好久,毕业前十分殷勤,结果他以对方学习不好而拒绝了。
    再后来,已经是资深打工人的他,每每和朋友撸串,说起当年之事都唏嘘不已,自己一事无成,那个官二代女孩已经是市级干部了。
    送上门来的软饭,不稀罕吃,结果追悔莫及。
    “学生时代的价值观和成年人的价值观,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我大概是太早熟了,有点和现实中的青少年脱节了,以后得注意点!”
    以前为了了解公司基层员工的工作生活,金尚还偶尔客串一下快递员和地推去泡外勤,根据现实体验,调整工作强度和福利。
    如今太忙了,早就没那个闲工夫了。
    至于广大中小学生现在到底在追捧什么,其实也一知半解。
    难得有空来具体看看工作强度最大的编辑部,金尚也了解了一下以往只从大处着眼,看结果而轻过程的思路,到底对创作有没有益处。
    前世的互联网大厂引入所谓的量化数据评估各个工作项目的时候,太过轻视人才的创造力,导致他们入主的文创公司就没几个能成的。
    为了加强管理,节约成本,数据化评估是有必要的,但是,如何激发创作者的灵感,合作顺利愉快,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