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办公室内。
杨文翻看了一下方余在上一个地方任职当地一些成绩和情况。
“任职三年,GDP翻了50%?”
我的天!
看起来有点猛啊!
而且杨文看了看,对方任职三年,并且直管招商引资这个部门。
三年下来,引入的大部分企业竟然都是外地企业!并且都是大型企业。
百亿起步的企业就不下十几个!
其中一半都是来自于京城。
魔海市的企业。
都是大企业!
可以说,三年时间,硬生生的拉来了这么多的企业,硬生生的把这个地方的GDP给提高了一大截。
“有点东西!”
自带资源?
这种做法……
说实话,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
会不会被认为是刷?
但是。
这个认定很模糊。
你有背景的话,那么一切都好说。
大家都是默认没有问题。
如果你没有背景的话。
就会容易被人抓这个方面来搞你。
这也是为什么杨文这些年来一直都是比较谨慎的原因,不太想要动用自己弟弟那边的资源的原因。
除了在梧海县任职的时候暗中试过一次。
后续的都不太敢。
在梧海县的时候,自己的岳父还是位置很高。
但是后续之后,他就变得小心不少了。
怕的就是到时候一些事情会容易被人抓把柄。
说白了。
那就是自己的背景算是深厚,但是还没有到那种深厚的让人非常放心的地步!
就在此时。
办公室主任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书记,刚刚省里来了电话,说三天之后方余这位领导就要下来我们这里调研!”
“三天之后?”杨文听到了之后眉头皱起。
看来,方余过来任职了之后,第一站就是调研他们柳海市了!
“好,我知道了,下午三点,立马召开会议,我要开个会讨论一下这件事情!”杨文沉声的道。
“是!”
下午。
会议室内。
众人都是表情凝重。
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
三天之后就是方余下来调研他们这里,他们必须要做好准备,也要做好接待的工作!
万一到时候调研的时候掉链子,出现点什么不该出现的事情,那么他们这群人留给人家的第一印象就不好了。
“消息大家也都知道了吧?”
“三天之后,是我们非常关键的日子!”
“所有会议还有工作都要为这为期五天的调研工作让行!”杨文沉声道。
“大家没有意见吧?”
“没有!”
众人都是纷纷表示没有意见。
开玩笑。
大家现在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万一领导下来调研出现点什么问题,大家都不会好过!
“好,那么我们现在就讨论一下接待工作和我们的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的金属加工业绝对是余sheng长的重点调研项目,我们这方面必须要做好准备工作。”
“安全生产、还有排放问题都是要做好各方面的检查和整改工作,到时候我不希望出现点什么幺蛾子来。”
“还有,我们的20亿资金虽然还没有下来,但是规划我们必须要做好,得拿得出手,说出一个让领导满意的规划来。”
“最后……”
会议上,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都是纷纷说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当天下午,会议结束了之后,一条条的命令,一条条的任务都是布置下去。
一切,都是为了这一次方余下来调研!
三天之后。
方余就来到了柳海市调研。
一下车,众人就看到了一位看上去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
虽然已经是47岁了。
但是看上去就像是四十岁左右。
没有戴眼镜,但是看上去却文质彬彬的,但身上却透露着一丝丝的贵气。
对,就是气质!
“方sheng长,欢迎您前来我们柳海市进行工作指导!我代表柳海市全体干部和市民欢迎您的到来。”杨文快步上前。
“杨书记你好。”方余笑着和杨文握了握手。
在杨文的介绍之下,方余又是和一众常委都是纷纷握手。
接着就是进入会议室开会,杨文和张立春等人都是给方余做出了详细的工作汇报。
下午时分。
方余直接让杨文和张立春等人的陪同之下去参观了本市的金属加工业!
在去参观调研的路上。
“杨书记,张市长,我听说你们半年前就把你们的金属加工业的短板给补齐了,引进了一个投资200亿建设生产基地的精密铸造公司?”方余对着杨文和张立春问道。
“是的!”
“也是这个苏氏精密锻造有限公司对我们柳海市比较看好,所以选择落户我们这里。”张立春笑着解释。
“这个公司,谁拉过来?”方余问道。
“呃。”
这话一出,张立春顿时尴尬了。
“是秘书长周远怀亲自去这个公司谈判的。”杨文开口道。
“方sheng长,是杨书记让我去接触一下这些大公司,没有想到我们还真的成功拉回来一个。”周远怀顿时谦虚道。
听到这里,方余点了点头。
嗯。
说白了就是杨文和周远怀的功劳。
和这个张立春没有什么关系!
不然张立春在这里任职这么长的时间,为什么前几任都没有解决的事情,忽然就解决了。
看来还是这个杨文啊!
下午,方余参观了一遍加工业之后,他回去的路上专门让杨文跟他坐一辆车。
他也不坐那个大巴车了。
因为路上他要问杨文一些话。
“杨书记,我听说你们获得了20亿的专项资金,当时你们的常委会议上还有人想要提出想要借给云海市,是否有这回事儿?”方余沉声问道。
这话一出,杨文心中一突。
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位问的如此的犀利!
不过常务会议一般都是有记录的。
可能一些事情不会真的全部记录上去。
但是投票决定这个事情,还是要记录下来的。
看来这个方余下来调研之前,的确是做足了很多准备工作啊。
“是有这个事情,当初有部分同志提出这个外借,不过我们当时大部分人都是不同意。”杨文如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