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年一过,许岸就越发忙碌了起来。
高考倒计天数从三位数逼近二位数,掌握的知识点越多,她越是发现,总还是要有人给她划重点的,大海捞针似的学,太多太满。
姚于菲给她的笔记有用,毕竟是纸面上的东西。
她需要一个专业的老师为她答疑解惑。
青大没有那么好考。
但搜寻靠谱的辅导机构绝不是件容易得事情。
大多数的人打着高考的旗号,一周就要收上近万元的费用。
好在师傅给的工资和年终红包丰厚,还有之前周惟安给的工资,零零总总加起来,还是能顶一顶用。
她提前看过助学金,只要今年能顺利考上青大,单单是淮城给的奖金就足够覆盖生活费。
只是晚上熬得越来越晚。
偶尔接到陆临意的电话,屈指可数的次数,像是酒后,低低的开口,声线微哑,带着浅浅的倦意。
没有在意她说的是什么,不拘泥于课程,开着公放,只听到她读书的声音徐徐溢出,丝丝钻进耳里。
很多时候陆临意是什么时候挂断的电话许岸也不知道。
因为师傅的伤势,原定年后开工的瓷厂迟迟没有复工。
天气回暖,冬末春初,临近二月的尾巴,赵光远突然把所有人召集了起来。
上次这么齐整还是许岸的拜师礼,一时间大家心里都惴惴不安的。
赵光远卧躺在床踏上,人明显胖了些,带着病后的虚肿。
好在将养的好,眉目清明,有种自得的舒然。
“想了想也是时候要退了,之前你们师母就总跟我说,让我放心,汝瓷后继有人我没必要冲在前面,这事一出,大概真的是老天爷也想让我退。”
“厂子里的事情就交给陈烁,庞涓帮扶着,你们师兄妹是最稳妥的,老五老六也早该自立门户,这些年汝瓷的生意大,都能分一杯羹。”
“至于小九,”师傅的眼眸落在她身上,带着长辈的怜惜,招了招手,许岸就走了过去,“我这个当师傅的不称职,教你的少,也没了年轻时候的耐心,好在你年轻,悟性高,先读书,书读完了愿意回来的话,我这里的大门永远给你敞开。”
赵光远这些年放不下汝瓷文化,光是每年的各类研讨交流的会议,就能出席十几个,天南海北的飞,每次回来,都要嚷着再也不干了,可下次有人请他,还是会巴巴的去。
没有会议的时候,人就留在窑厂里钻研,带着老花镜,细细磋磨。
好听的名号得了一箩筐,喊得最多的,还是一句赵师傅。
大家一下子都静了下来。
算不得悲伤还是欣喜。
师傅的退隐已经比原定的晚了不少,师母天天嚷着,是预料中的事情。
可到底是汝瓷一个时代的落幕,哪怕陈烁庞娟把赵氏发扬的再好,也不再是赵光远主事时的模样。
庞涓率先落了泪,抽泣哽咽,连带着其他人也有几分愁容。
许岸经历过太多的生离死别,师傅虽是退隐,但至少健康平安的活着,勾不起太多情绪的波澜。
还是赵珂进来,看着一室的人,嚷了句,“老头子退了你们不鼓掌吗?可算是不用再压榨你们了。”
大家破涕为笑,终于解了这一室的静宁。
==
隐退宴大事。
赵光远从艺四十五年,不单单是汝城,人脉和关系遍布全国。
他作为汝瓷的传承发扬者,一定会有媒体前来拜访。
地方的主要领导更是不可缺少,单单是宣传和文旅部门,已经一日多次往厂里跑。
一时间,厂里陷入了另一种忙碌。
许岸负责理顺嘉宾名单。
这些年订货的几个大人物是必然要邀请的。
动辄数百万的瓷器费用,要在赵光远退隐后必须维系下去。
这也是退隐宴召开的主要原因。
不能因为主事人的更换而影响了整个赵氏汝瓷的发展。
近十年的关系网,师傅一个个打勾,列了近百个人。
许岸一个个电话打下去。
赵光远资历深,小姑娘声音甜,有时间离得近的,大多表示愿意一来。
名单的最后一页,是单列出来的人物。
师傅要自己亲自拨打电话的。
许岸看到陆临意的名字赫然在列,而且是在首排的位置。
备注是陆家。
一种无法言明的思绪盈满胸腔。
像揉碎后多汁的青汁液,浸染满手的翠绿,是她刚刚冒着芽的少女心。
他应该是不会来的。
她想。
虽然许岸并不明白他到底是做工作,但应该很忙。
之前在北青时见他,虽是光风霁月,眼底却有殆不尽的倦意。
夜深露重的晚上,声音空旷冷清,只有绵延无尽的呼吸声和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