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面前站着一群陈姓同族,如陈禄丶陈子銮丶陈九霄等等。
陈大成高声道:「诸位老少!坎头村的土匪今夏把咱打出了八保山。害得咱们村里人这小半年来只能喝稀粥!」
「如今上回械斗受伤的都已经养好了伤。刀枪也都打造齐备。若不抢回那些铜井,咱们对不起陈家列祖列宗!」
「这一遭还是老规矩。全村老幼齐上阵。三日之内,我要将坎头村的土匪赶出八保山!」
一众陈姓族人嗷嗷叫。从八十老叟到六七岁的孩童都憋了一股气,誓要打下八保山,活捉吴惟忠。
这场大规模的械斗一触即发。坎头村大约有两千八百人参与,倍磊村则有两千人参与。
其中有大约四成是青壮。
入夜,林十三和张伯来到了祠堂的前院。见四下无人,二人小声交谈。
张伯道:「成化丶弘治两朝第一名将王越说过,兵不怕野。越野的兵越能打胜仗。」
「边军就是一群野狼。凶狠丶好斗。咱明军如今真正能打仗的,也就只剩下了边军。」
「我看乌南人有点野狼的意思。」
林十三道:「师父,我寻思咱们还是先别急着下结论回禀皇爷。先看他们打完这场械斗再说。」
张伯笑道:「看吴族长排兵布阵井井有条,颇有章法。已经能胜过九成九的卫所军千户了。」
「只是不知他手底下的人能否听从他的命令。能够服从军令的才是好兵源。」
林十三道:「咱们如今即便亮明身份,恐怕也阻止不了这场械斗。唯愿他们双方少死些人。」
浙直总督衙门。
胡宗宪正在跟心腹智囊徐渭徐文长拟定新军的军饷。
徐文长道:「自古无钱不聚兵。若要按戚继光所说,练人数三千的一支浙兵新军,我以为粮丶饷丶赏三样一样不可少。」
徐渭是江南第一才子,书诗画字四绝。「书」指的是兵书。他的韬略不次于胡宗宪。
但有种人只适合一辈子居于幕后出谋划策,不适合在台前开牙建府。徐渭便是这种人。
胡宗宪道:「粮丶饷丶赏?仔细说说。」
徐文长道:「粮者,口粮也。至少要让新军弟兄每顿都吃得饱。定额每人精米三斤,肉蔬若干。」
「饷银一项,边军军饷为每年十八两。我们浙兵新军则定为每人每年四十两。合每月三两半。」
「三千人的新军,每年总军饷便是十二万两。因总人数不多,十二万这个数字浙直总督府绝对能够负担的起。」
「另外便是赏。俗话说得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每杀死一个倭寇,赏银三十两!也就是说,杀一个倭寇几乎可以拿到全年的军饷。」
「沿海倭寇加起来也不超过十万。朝廷乐得拿三百万两银子换十万颗倭寇人头。」
胡宗宪颔首:「嗯,徐先生所言极是。你把你刚才所说拟成条陈。我上奏皇上。」
此等粮饷赏银待遇的确冠绝明军。
胡宗宪道:「戚继光的新军要建。咱们也不能亏待了俞大猷手下的那支四千人的老兵。」
「俞大猷那四千人中要麽是广西狼兵,要麽是福建子弟。福建那边几乎全靠俞大猷的兵镇守。」
「将他们的年饷也提升到四十两。」
一日之后,八保山。
坎头村内突然铜锣声震天。一个青年敲着铜锣,高喊道:「倍磊村的打来啦!村里留守的防贼!防贼!」
林十三刚从祠堂内探出头四处张望,便被守祠堂的几个少年郎提醒:「林掌柜,我们族长说了,打完械斗前您不得出祠堂。」
「这是为了您好。」
林十三有些失望。他太想亲眼见识下两村械斗了。
他回到了祠堂中,跟张伯丶孙越丶李高焦急的等待着械斗结束。
李高之前被打掉了一颗牙,抱怨道:「要不是师父说要从这儿招兵,我非得告诉我姐,让她劝我姐夫发兵剿了这村子。」
「他娘的,自从我姐进了王府,我啥时候挨过这样的打?」
孙越问:「听你这话,你姐没进王府前你在村里没少挨打?」
李高是个直肠子:「嗯,我在老家村里挨的打可多了。谁让我是泥瓦匠家的儿子,不是地主家的崽子呢?」
林十三有些担忧:「这场械斗别打得两村青壮尽亡。那咱们就白来了。」
「倍磊村的人我没见着。光说这坎头村的人,真是绝佳的新军兵源。」
众人正说着话,突然间「扑棱棱」,血将军飞进了祠堂。
张伯提醒:「别忘了这回还有一件捎带的差事,得把血将军带回京里去。」
众人在祠堂内聊了一会儿天。到了午饭口,却不见人来送饭。
村里老幼都去打械斗了,祠堂这边仅留了五六个少年郎看着。没人给做饭。
林十三突然听到祠堂外一声喊:「陈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