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矩山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天高云淡。
    百舸争流。
    矩山岛的码头上来往客人如云,有登船的,有下船,正在这种烟火中,一名黑衣少年缓步走下船只。
    初晨微光洒落,照的海面波光粼粼,目光所及处尽是鼎盛人声,恍惚把人拉进市井,浸在里面,感受这久违的烟火气。
    很不错的感觉。
    往前走过几步,就看见由一名老汉用小车推着的流动面摊在对过往旅客叫卖,风吹过,泛起醇厚面香与猪油渣的味道。
    没由来的,李殒走上前去要了一碗阳春面。
    “好嘞,马上就好。”
    阳春面做法不费事,一碗清汤,一勺猪油,一捆已分好的面条,最后加上一把翠绿葱花,由南至北,上万年都是这个味道。
    以前在山上时候每次因痴迷习剑错过饭点,又不想吃那味道寡淡的辟谷丹,师姐便会下厨煮一碗阳春面端到面前,边埋怨又这么晚吃完,便问够不够。
    其实早就吃够。
    师姐那杀人的手厨艺怎么会好,能吃的也就一碗阳春面而已。
    吃完,付过钱,听着老汉感谢的吉利话,李殒莞尔一笑,偶尔回味感觉挺不错的。
    抛下这件小事,目光随着脚步接近,踏入矩山岛的本城。
    进入城中,与码头集市的百花齐放不同,这里到处都是山纹图样,楼房、街道、砖石、以及走过的居民,身上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山’。
    这是靠山宗治下的规矩,在他们的理念中,‘山’至高无上,不仅是修行根本,更存在信仰寄托。
    靠山宗祖师死后灵魂会去幽都转世,肉体则存留于世显化成座座山峰,用以庇护后世。
    上行下效,出现这种风俗也就不奇怪。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配了山纹图样,仍有不少人穿着来自天南地北的衣服,自由穿行在城中。
    他们都是和李殒一样的外来人。
    “这就是靠山宗了。”
    李殒轻声道。
    仔细打量一会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后,李殒找了个阴凉位置坐下,眼中红光一闪,以留在女子身上的剑气为指引沟通杀劫,挑动因果线,探查女子方位。
    在因果线追踪下,掩盖天机不起作用,清晰寻到女子出现过的方位。
    就在城中。
    轻吐出一口浊气,李殒微微颔首。
    看来一路走来的方向没有错。
    说起来,壮汉那些人逃跑真会挑地方,是往靠山宗这边来没错,却又不去本宗所在地方,一路兜兜转转的尽在不甚重要的非核心地方打转,像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隐情,真是奇哉怪哉。
    想不明白,干脆也不再继续想,暂时抛诸于脑后,动身寻因果线指引方向走去。
    矩山城很大,整个城区共计三千里,供人居住的地方有五百里,其余都是禁止居住的山峰。
    这就罢了,对于修士而言路途从来不是问题,问题是城中禁止御空跨越山峰,无论你出身什么身份,就算大仙门弟子也得老实遵守这条规矩,不然就赶出城去。
    在一座几乎全是山的城中,这条规矩明显很不妥,但靠山宗的人向来如此,你不服可以打到你服为止。
    李殒初来乍到没准备冒犯这条规矩,时间早一点晚一点不重要,能安稳的找到壮汉他们就行。
    到时候自然会有人来破这条规矩。
    就花钱雇了一辆马车以做交通,指明方向,提前预付一半钱财,车夫接过点点头,说过一句请上车,等李殒坐稳,坐在前面拿起鞭子抽在拉车的异种妖兽上,妖兽吃痛,便撒丫子往前奔,带起狂风灰尘,耳边尽是呼啸声音。
    听车夫讲述,这是靠山宗培养出来专门用以在山中拉车行路的异种,身怀土行灵力,可一日两千里,换而言之,城中大部分地方都可以在一直内到达。
    这速度,算是可以。
    三个半时辰后,马车跨越山峰在一片平地停下,车夫敲了敲架子,等李殒听到声音探出头来笑呵呵指向前方道,“按照客人讲述,应该就是这地方,如无错落,还请客人将余钱付清,在下好去接另一单。”
    付了钱,李殒走下马车,站在一处平稳矮坡上,注视纵眼前依山而建的巍峨宫殿群。
    真真是:云崖倒悬刺苍穹,寒潭幽邃贯地脉。
    古松盘虬生紫气,奇花吐蕊散金霞。
    到处珠光宝气,华贵无比,裹挟在云雾里,如同天上宫阙。
    再去看建在山底下的多达数十座的牌坊,最前面最大也是最出名的一座,名为敕建矩山府。
    如无意外,这应该就是矩山城的治所,难怪那车夫听到描述时一脸怪异,要完钱就走了,显然是把他当做来斗法找麻烦的剑修了。
    嗯,李殒并没怎么隐藏自己剑修的身份,与无目上师的联系还在,尽管对方造不成什么大麻烦,却可指引他方向,干脆也不怎么藏就光明正大出现。
    一举一动皆在阳光下,便没有阴损手段可以凑效。
    毕竟隋国皇帝杨惊要得是他死得无声无息,任何人都挑不出问题来的那种,欲达成,人越少越好。
    大城人多眼杂,众势力云集,除非把他们全灭口,不然绝对藏不住消息。
    再次勘察因果,确认女子真在这个地方出现过,略微思索,实在想不出什么好的理由,终究壮汉追杀他是一面之词,矩山城不承认见过,那消息就是假的,便按传统来吧。
    一路打上去,声响闹得越大越好。
    随即迈步走近。
    一名身穿青色劲装锦绣袍的少年正拿扫把扫地,见他过来刚想问话,看到腰间那把剑后眉头挑了挑,嘴角勾起弧度,“又来个剑修,文还是武?”
    文,即按规矩递上拜帖,互相交换姓名,在长辈照看下切磋,免得伤到哪里。
    武嘛,顾名思义,一路打上去,相当于踢馆。
    打赢还好说,有一份奖励在。
    打输了,就要在止戈碑上刻上姓名、出身剑传,以供后来人瞻仰。
    名为止戈,实际专门设立用来嘲讽败者的东西。
    武夫,向来直爽。
    李殒平静道,“武。”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