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好运+名人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当夜,北方胜利的消息最先到兵部,但因天色已晚,没有立即传开,只在皇城和兵部间流传。
    到第二天一早,没有赶上大朝,消息传出的也不快。
    直到正午,洛阳神都府官员才收到兵部的官文,随后立即开始撰写官文告示,又召来衙役官差,到下午才将文书告示粘贴出去。
    敲锣打鼓的官差举着彩旗,斧钺刀叉等礼仪用具前往各街宣告张帖。
    很快引来树下歇凉的,过路的,卖货的,全凑过来看。
    ......
    洛水边上,一处老柳树下,一家青瓦小店正煮茶。
    店里落座五六人,桌上只一些炒豆、瓜子之类的,正议论纷纷。
    着绸衣的胖子抱怨:“我舅子一家全来投奔,浑家护着,家里待不了来着清净。”
    旁边皂青衣的中年文士放下茶杯问:“你舅子是哪里的人?“
    “玄龟县的,从这去要二十天脚程呢,不知道他们哪来功夫!”胖子抱怨。
    旁边一精瘦汉子插话:“兄弟有所不知,某以前就在那边做生意,那玄谷县危险着呢。别看还在在宣州、神池、玉塞后边,每次辽国入寇,沿着分水赶马南下,最先到的就是玄谷县。
    十几年前,辽国南下那会,辽军就在那设了玄谷大营,然后往四面派兵的。”
    “原来如此!”
    “兄台高见......”
    众人纷纷附和,有人插话:“这也不怨你舅子,生死攸关的事。”
    “是啊,亲戚间这点帮衬应该有的,何况是舅子家呢。”
    见帮腔的越来越多,胖子赶紧笑脸道:“见教了见教了诸位,我方才不晓得玄谷地方凶险,只以为他们无缘无故攀附呢,现在明白了。”
    青衣文士叹气,“南方事还没平,北面的事又起,大周这国运.......”气氛有些沉闷。
    有人放下茶碗接话:“高郡王总不会令辽军南下吧。”
    “难说,高郡王守十几年也老了。”有人叹气,一股不安的气氛在小小茶馆中弥漫,北方边境距京城一千余里,但谁又能说心里不紧张的。
    天下太平不过七十余年,那些战乱的恐怖往事大家自小就听大的,辽军如果过了仙人关,大军只要个把月就能到京城来。
    “我听说兵部已经往北派兵,朝廷里的相公,两位亲王也都尽力了。”
    “呵,尽力?”青衣文士嗤笑。
    卫王常带着王妃出入大相国寺,好多人都看见,王府下人都传言正准备为皇后后庆生,绫罗绸缎,宫花彩烛,山珍海味一车车往府里运呢!忙都忙不过来。
    另一位郑王广交读书人,养着多少门课,前几天还在府门外街市上立牌子,一首什么写风月的《西江月》词,说谁能胜过赏赏赐百万钱。
    他们可没想出这点钱找个靠谱的将军为陛下分忧!”说到青衣文士的声音高起来。
    同坐连道:“噤声噤声,小心隔墙有耳!”
    小店又安静下来,气氛更加沉闷了。
    就在这时一阵欢庆锣鼓声打破宁静,众人纷纷看向店外,有几个起身出去看。
    过了一会儿激动回来高声说:“神京府的官文,大捷,北方大捷!”
    随即眉飞色舞向众人讲述官文告示的内容。
    店里的人都越听越激动,展柜也越过柜台出来旁听,大伙激动的议论着瓢舀河之捷,辽军撤军等。
    青衣文士扫兴道:“一个月杀俘辽军七八百,算什么大捷。”
    生意人笑着说:“先生不是上过战场的人,战场上咱们杀俘八九百,那还有逃散的、受伤不治的、饿死病死的、走散遇山林野兽被害的。零零总总也有一两千哩!”
    “咱们跟辽国打仗这几年来,哪有这样的漂亮仗!这几天过来听到战报就害怕哩,没听什么好消息。”
    “是啊是啊!”之前抱怨舅子的胖子也喜笑颜开:“这下好了,各有各家。这十六七的小将夜率八十勇士渡河袭营,当真少年银熊,要是给狗日的辽国断大军粮草,后果不敢想啊。”
    “这可是高郡王的快婿!”有人高声嚷嚷。
    “难怪如此,难怪如此!这关键时候,还得是高郡王的慧眼识英雄!”
    “想想人家十六七,再看看咱们大周两个亲王,诶.......谁在为国效命啊。”众人又是一阵唏嘘。
    “高郡王真有好快婿啊!”有人竖起大拇指称赞,引来满堂喝彩。
    当天整个京城都沸腾了,反应也与小店中差不多,赵立宽很快就在京城出名了。
    街头巷尾,勾栏酒肆,茶余饭后,三教九流都在谈论。
    说书卖唱的也抓住机会,什么“瓢舀河飞将”“赵小将夜袭破阵”“逞雄飞渡”之类的戏曲说书,很快在洛阳城里流行开来。
    说白了,赵立宽就是赶上好时候,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所谓“时来天地皆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