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前线有什么变化?”她没先问这事,而是问起前线。
王济海赶紧道:“赵将军神勇盖世,大破贼兵,攻城拔寨,叛军已平,昨晚这事已在大内疯传,今早想必就会流出。”
高宁英眼中流出神彩,倍感骄傲自豪,忍不住轻轻扬起下巴,“他必不是主谋。”
王济海尴尬又无奈点头:“夫人,我们只能查到这了,再往后也查不出什么。”
跑堂的听说大家明白他不是主谋后,激动不已。
“夫人想如何处置?”
“按大周法律,照最重的。”高宁英毫不客气嘱咐。
“那就按打伤朝廷命官家属,脊仗二十,面刺流一千里充军。”王济海道。
犯人顿时嚎啕大哭:“冤枉,夫人冤枉,我是.......我是被逼无奈的!饶了我吧,求求你了,我全家愿世世代代给府上为奴婢!”
“被逼无奈,献媚邀功时怕不是这么想的。”高宁英可不是什么好糊弄的深闺女子,一句话点出背后的事。
犯人顿时话都堵在脖子里,只能无语凝噎。
她冷哼一声,扫视了面前所有人:“我赵家往后要在京城走动,谁敢蹬鼻子上脸最好掂量自己的本事。
被打断腿的两个王府尹准备如何处置?”
王济海一时没反应过来,作答道:“顺了夫人心意,照此办理?”
“劳烦王府尹。”对方直接行礼道,并非妇人家躬身礼,而是军礼。
王济海这才在心里回神懊恼,自己堂堂神京府尹,怎么被她一个妇人家牵着鼻子走。
但又想到对方是三品淑人,而且赵立宽回来后不知要到何等程度,也就没那么难受。
送走神京府的人后,原本门可罗雀的门前,却一大早开始来了许多人拜访。
长长的队伍一度排出去二三百步,在门前绕了几绕,盛况空前。
高宁英以家主不在为由,挂出了免客的牌子,许多人还是不死心守在外面。
直到下午,来了没法拒绝的客人。
先是皇宫里鲜衣怒马的皇城司禁军押运来的,高宁英亲自带家里所有人迎接。
有皇帝皇后的口谕,只是怕他们家才入京,生计上困难所以赏赐。
但高宁英心里门清,他们都入京这么久了,现在才赏赐,绝不是什么关心生计,而是丈夫的军功挣来的。
皇家赏赐有上好蜀锦二十匹,黄金一百两,白银一百两,暹罗国进贡的龙猪十头,腊猪十头,腊鹿舌五十条,洗手蟹五十斤,茶叶五十斤,河北的胭脂米五百斤,河东的银丝炭五百斤。
皇后还特意赏赐她一柄往年辽国使臣进贡的镔铁宝剑,剑身千锤百炼,有细腻繁复花纹,剑柄镶嵌宝玉,精美轻盈。
高宁英一时看呆了,喜爱不已,郑重谢恩,对皇后也越发亲近感激,也诧异于皇后对她竟如此上心,不过一面之缘,连她喜欢什么也知道。
大内的禁军才走,郑亲王派人送来许多贡品,都是地方上供奉给皇家的特产,浙江的细沙白糖,黄岩蜜橘、顶雪贡糕等,也是满满数车。
随后又有周王府,叶相公府,礼部尚书府,兵部员外郎府等??送来些恭贺的礼品。
这些东西都是实用的东西,摆件,桌椅物件等。
没人像皇家那样直接送金银的。
而且都不是小门小户小官,高宁英没法拒绝,也不知该怎么办好。
连请二姐和小蓉去吴相公府上请教。
吴相公回她但收无妨,但要备个礼单,方便以后查对,退回去也方便。
高宁英立即照做。
当天赵府外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一时间竟如集市般热闹,四品以下都难进入赵府的门槛。
二姐高雨梅见这盛况感慨万分,又有些不安:“我这辈子也没见过这种场面,排场比咱爹还大,那可是郡王。
赵立宽那从小被我收拾到大的小子,竟有这样本事...…………”
街道上许多人围观指点,侃侃而谈,羡慕眼红的都有。
吴相公府上,后院花园里。
长子一家不在,他们的院落只有女儿吴仙衣住着。
有时他一个人居家害怕,奶奶会来陪她一起住。
今天是中秋佳节后第一天,罢朝三日,不用去皇后那上直。
她在院中桂花树下独自练字,不知不觉写下前人的诗: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擢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房骑数迁移。
待写完诗,心绪已不知到哪去了。
回神时连将纸揉作一团,丢进一边烤火的火盆里。
外面街道上杂乱声一片,她大概知道怎么回事。
因为爷爷昨晚回来专门路过告诉了她前线大胜的消息,又不吝言辞称赞赵立宽的心性、骁勇、有勇有谋。
只是爷爷专门在她面前称赞,专程来告诉她。
让她心里一块石头落地,又一块起,整夜辗转反侧,心乱如麻,难以入睡,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中午爷爷路过院外,又问她赵府上现在忙得不行,赵夫人不通官之道,要不要去帮帮她。
她平静拒绝了,一言不发,在桂花树下坐了一下午。
大内皇城里也如赵府,忙碌不已。
农怀威的头颅当天中午就送到兵部。
兵部检验后又加了些香料压住气味,做了处理。
随后上奏天子。
陛下十分欣喜,身着盛大礼服,懈太后,召齐各亲王,礼部官员,政事堂官员,六部高官,备好香纸钱烛仪仗礼器。
在武德司禁军护送下,亲自前往太庙。
将农怀威的首级供奉列祖列宗,并向各先皇帝讲述了平定西南之乱的丰功伟绩,并祈求列祖列宗保佑大周风调雨顺,河清海晏,国祚永续,社稷长宁。
礼仪盛大,浩浩荡荡,随后昭告天下。
随农怀威首级一道入京的,还有赵立宽的奏疏。
当晚陛下便一刻不耽搁,十分上心留政事堂,吏部、兵部的一道议论给赵立宽的封赏。
众人还未开口,陛下就将赵立宽奏疏放在案前。
颇为怜悯自言自语:“现在才敢给朕上这样的奏疏,堂堂统兵大帅,在京城举目无亲友而不敢直言上谏......”
随即转向诸公:“无论政事堂、兵部议论如何,必加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
此言一出,众人左右相视,心领神会,陛下是给定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