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两道目光(下)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想到他在北方的伶牙俐齿,自己受他那些气。
    现在他到了京城,举目无亲,身如浮萍,活该他战战兢兢受罪。
    可看着他孤零零在那吃喝的身影,心里忽然有些不舒服,她不知道这种情绪哪来的。
    正在这时,外面已过了正宴,大伙开始四处走动敬酒说话。
    这是官宴的规矩,在京城基本都是通用的。
    餐前小吃是开胃的,上完后会留较长时间,所有客人必须在小吃撤下前到席。
    正菜上来后便是正席开始,要规矩在座上,正菜吃差不多便会上下酒菜。
    等下酒菜上来所有人便可随意走动敬酒,聊天。
    太后的宫令女官曹颖起身行礼:“姐妹们慢用,我大哥在外面,出去与他说几句话。”随后便出去了。
    这也寻常,皇后身边女官,从帮皇后作书记,拟写懿旨的宫令女官,到管理起居,衣食住行的尚宫,再到护卫随从的御侍,多是王公贵族家的女孩。
    曹颖便是礼部尚书家的小女儿,从小知书达理,体贴懂事,才会被皇后选中。
    她哥则在天平军中任职,这样的情况在王公之家并不少见。
    她起身后,接连有人走出去与外面见亲戚了,场面更加热闹些,不过大家都是规矩低声说话,不敢高声喧哗,毕竟陛下和皇后娘娘还在楼上呢。
    她又瞟一眼那家伙,他依旧一个人坐在那没心没肺吃喝,与周围人格格不入,旁人也没理他的。
    他可能是想掩饰尴尬吧,这些人他谁也不认识。
    吴仙衣心里想着,鬼使神差般端着酒杯起身,一步步来到热闹的前院,避开众人的目光与客套,穿过压抑的喧嚣,悄然来到只顾着狼吞虎咽的家伙面前。
    对方抬头时明显被他吓了一跳,她心里因此得意了一下。
    “吴小姐,没想在这又见了。”
    她微微仰起下巴,有些不快,“你屁股粘凳子上了?我来敬酒也不知起身。”心想自己给他面子,好让他不显尴尬,他却不为所动,真是木头一样的人!
    他嘿嘿一笑,擦了擦手上油污,毕恭毕敬双手举杯回敬:“吴大小姐担待了,多谢你的好意。”
    看他像模像样的郑重样子,不知觉已笑了出来。
    那家伙一饮而尽,打量她一下认真说:“好一位绝世佳人,以前在北方还没看出来。”
    吴仙衣呆住,随即便觉脸上火热,连忙说:“这还用你说。”
    赶紧结结巴巴道:“你在这人生地不熟,我......我认识的人可多了,这里是我的地盘。”
    两人端起酒杯离席,来到院中梅花树下,聊起来。
    她觉得自己刚才没说好,连重新组织语言:“哼,你在北方那么嚣张,现在到京城举目无亲,孤零零一个人怕了吧。”
    对方道:“所以你来陪陪我?”对方一句话将她问死?
    她只觉自己的脸要烧起来了,恼羞成怒:“当然不是!”
    那家伙却似乎没听她的话一样:“谢谢,吴小姐真是发自心底的仁善。”
    她赶紧岔开话题,给他这个没见识的外来户讲京城的风土人情,以及京城官场一些他不知道的规矩。
    .......
    楼阁上,长桌铺着红金桌布,摆满令人眼花缭乱琳琅满目的佳肴珍馐,比起院里多了数倍,上下要分清,不同阶层不同待遇,向来是封建王权的核心准则。
    这些是区别下面,区别普通百姓的,至于吃不吃得了则全是小事,是万万不能减省的。
    楼阁上座坐着天子与皇后,左右分列乃当朝宰辅,六部首官,帝师,亲王等,拢共十来人。
    这里背靠悬崖,既能看到下面院子,又能俯瞰满山梅花,高高在上,是梅园最好的位置。
    上百道菜肴摆在长桌上,大多没怎么动。
    宴间觥筹交错,语笑喧阗,人们谈论梅花,谈论过往王朝霸业,或是谈论诗词歌赋,为山间梅花作词赋诗。
    李皇后却始终心不在焉,兵部尚书孔?在那孩子进园第一时间悄悄借敬酒机会为他们夫妻指明谁是赵立宽。
    她随后便只见那可怜的孩子在冷风里瑟瑟发抖,像是没有像样的衣裳。
    开宴后他又格格不入,孤零零一个人在那狼吞虎咽,也没人理他,像在北方自小就没吃过饱饭似的。
    她好几次差点落泪,陛下在桌下捏了捏她的手,她才忍住没有失态。
    礼部尚书看出她的不适,举礼问安,她只言见着东寒景致,心中有些郁郁,一会儿便好。
    便是狠心的陛下也有几次看向他那,被自己发现了。
    他不过十六七的孩子罢了,别说皇家,就是京城的普通贵胄,也没有这样可怜的。
    正宴之后,李皇后眼中一亮,她突然发现吴相公的孙女到了院里,与孤零零的皇孙攀谈起来,两人站在梅花下,一个精致娇美,一个高大威猛,与梅花相映,如金童玉女。
    身为女性,李皇后心思细腻,见两人神态必不是初识,见女孩娇嗔脸热的神态,定是情窦初开。
    原本她把吴仙衣叫来,一是去年上元诗会上便觉这女孩模样生成的好,才情卓绝还聪慧,十分入眼。二是以示重视,安抚吴相公,没想竟有意外之喜。
    忍不住问下方吴光启:“吴相公,你家仙衣可有婚许。”
    吴光启愣住,茫然拱手:“禀皇后,尚无。”
    她问得确实有些突兀,而且想到那孩子早有正妻,但见他这样在家日子应该不好过。
    又有些怅然若失,金童玉女又如何,吴家不可能让仙衣去做妾的。
    可李皇后已起了私心,不想吴家把她许人,便道:“我缺个书记的女官,仙衣饱读诗书,诗词双绝,让她白天来我那做事如何。”
    吴光启连行礼道:“那是她的福分。”
    “就这么定了,让仙衣上来,我亲自跟她说这事。”她赶紧开口,迫不及待要把这事定下,她也知道这样有可能耽搁孩子一辈子,却也不管,只为孙子留着,以后再想办法。
    下方官员都羡慕不已,纷纷称赞吴光启教出好孙女。
    不一会儿吴仙衣受宠若惊被请上来,行礼后皇后满意上下打量她,如长辈般慈爱。
    又热络令人赐座,让其落座身边。
    小姑娘越发受宠若惊,谨慎庄重,礼数得体,如小小玉观音般,她越看越喜欢。
    宴会到了下午,慢慢到了尾声,话头不知何时说到南方战事上,这时郑王站出来。
    拱手说:“父皇,今国家有难,儿臣无大才,不能为父皇解难。
    归化团练使赵立宽作战勇猛,本是儿臣保举,王府里省吃俭用,俭省出白银一万两,资助他南下杀敌。
    儿臣以尽绵薄之力,为父皇分忧。”
    此话一出,在座不少人露出了然神色,陛下很高兴,下首卫王脸色不好看。
    她自己也顿时心惊。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