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狈逃回周国。
此战之后,北代军威大振,周国再度受挫,朝中主战派失势,主和派抬头,周承启亦不得不暂缓北伐计划。
朱定国趁势派遣使者,再度前往周国,提出议和。
周承启虽心有不甘,然亦知此时北伐非其时,遂勉强同意议和,两国再度签订《雁门续盟》,约定互不侵犯,维持现状。
北代自此,真正稳固。
朱定国站在王城之巅,望着远方,心中却无半分轻松。
他知道,乱世未终,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而他,朱定国,将以铁血之志,守护北代,直至天下归一。
然而,朱定国未曾料到,真正的危机,并非来自北方,而是潜伏于北代内部。
史卫凤去世后,朝堂之上,人心浮动,旧臣蠢蠢欲动,尤其是那些曾效忠李光业的残党,开始暗中串联,意图借机反扑。
朱定国虽已察觉异样,但因军务繁重,未能及时肃清隐患。
某夜,王城之中,一场密谋悄然展开。
李光业旧部、兵部侍郎李怀远,暗中联络朝中旧臣,欲拥立李光业之子李承昭为帝,以取代朱定国,恢复周制。
“朱定国虽有大功,然终究非周室血脉,岂能久居人上?”李怀远在密室中低声道,“若不早作打算,北代终将落入其手,我等皆成阶下囚。”
众臣附和,皆表支持。
李怀远遂派遣心腹,潜入软禁李光业的府邸,与其密谋。
李光业虽被贬为庶人,但依旧心存野心,听闻此议,眼中闪过一丝光芒。
“朱定国根基已稳,若要反扑,须得里应外合,方可一战。”李光业沉声道,“我可设法联络旧部,暗中策应,待时机成熟,便可起事。”
李怀远点头称是,遂开始暗中调兵遣将,准备发动政变。
然而,朱定国早有防备。
他虽未轻举妄动,但在朝中早已布下密探,暗中监视旧臣动向。
不久之后,朱定国便收到密报,得知李怀远等人密谋政变,意图拥立李承昭为帝。
朱定国不动声色,随即召集心腹将领,设下圈套,准备一网打尽。
数日后,朱定国故意放出风声,称自己将前往城外巡视军营,王城防务由禁军统领暂时接管。
李怀远等人信以为真,遂决定趁机发动政变。
夜半时分,李怀远率数百死士,潜入宫中,欲劫持李承昭,拥其登基。
然而,他们刚入宫门,便被早已埋伏的禁军围困。
朱定国亲自现身,冷声道:“李怀远,尔等谋逆,罪无可赦!”
李怀远惊怒交加,拔剑高呼:“朱定国,你篡权夺位,欺君罔上,今日我等便替天行道!”
话音未落,朱定国已下令擒拿。
禁军一拥而上,将李怀远等人尽数擒获。
翌日,朱定国在朝堂之上,当众宣布李怀远等人罪行,并下令将其处死,以儆效尤。
李光业虽未直接参与政变,但因其暗中勾结,亦被贬为庶人,流放边疆。
至此,北代朝堂之上,再无人敢轻举妄动。
朱定国趁势整顿朝纲,罢免旧臣,提拔新进,彻底掌控朝政。
北代局势,终于趋于稳定。
然而,就在朱定国以为大局已定之时,一封密信,再次打破平静。
密信来自周国,乃朱定国安插在周国的密探所传。
信中写道:“周国主战派虽遭打压,然周承启心志未改,已秘密联络西戎诸部,欲联合出兵,共伐北代。”
朱定国看罢,神色凝重。
他深知,若西戎与周国联手,北代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他立即召集众将,商议对策。
“西戎乃蛮夷之邦,虽骁勇善战,然各自为政,若能分化瓦解,便可不战而屈人之兵。”朱定国沉声道,“我可遣使前往西戎,许以重利,离间其与周国关系。”
谋士点头称是,朱定国遂派遣使者,秘密前往西戎,游说其首领。
与此同时,朱定国亦加强边防,命各路将领严守边境,以防周国偷袭。
数月后,使者回报,西戎各部果然因利益分歧,拒绝与周国结盟,周承启计划落空。
朱定国趁势再度遣使周国,提出议和。
周承启虽心有不甘,然知北代已非昔日可比,只得暂时罢兵。
北代,再次化险为夷。
朱定国站在王城之巅,望着远方,心中却无半分轻松。
他知道,乱世未终,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而他,朱定国,将以铁血之志,守护北代,直至天下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