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西北的胜利,对于普通百姓是定心丸,茶余饭后的谈资,让无数人欢欣鼓舞,心潮澎湃,引以为傲。
在朝堂上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大周上下两万余官员,利益盘根错结,各怀心腹事,并非所有人都为取得的胜利而高兴。
至少之前站在卫王一党的所有官员都是不高兴的。
只不过如今朝堂上的风向已太过明显,前线的节节胜利也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所有人都不敢跳出来说话。
当然,仍有古板冥顽的老御史继续弹劾赵立宽,说什么伤天害理,杀伤太重,不合圣人之道等等。
考虑到其年事已高,陛下懒得理会,不予计较。
而得利的人则众多,坚定支持赵立宽的人自不必说,多数人并没有胆子和见识早早站队。
但有一批官员落马,必然有人补缺,特别是高层官员,这种平时数年不遇的大好机会如今碰上了。
所以他们无论心里支持不支持赵立宽,此时也都纷纷口头上支持。
在这其中获利最大的不少聪明人早想到了。
那便是与此时基本功无关的郑亲王。
当今陛下只有两位皇子在世,年长的卫王此时被拘禁宗正寺,还查出身上背负不少大案,基本前途尽毁。
朝中已放出风声,连之前西南叛乱也卫亲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朝堂上的人精都明白,陛下极其顾及皇家体面,这种消息能放出来,卫王等于翻身无望了。
那余下的就只有郑亲王有资格继承大统!
所以从四月初开始,虽然是赵立打了胜仗,但赵府门前的人不多,因为多数都被拒之门外。
反而是郑亲王府外,车水马龙,踏破门槛。
郑王为此也试探性的询问过父皇,说他家门外不知怎么,群臣蜂拥而至,登门拜访,令他十分惶恐不安,不知该如何应对。
当时父皇只对他说:“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你平时也没少与大臣们打交道吧。”
他听后欣喜若狂,这是父皇默认他与大臣们来往接触。
父皇肯定已认定他是唯一的继承人!
无论认不认,总不可能是卫王的儿子赵安国吧。
他全军现在都在宗正寺中,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来。
郑王越发激动得意,他怎么都没想到事情会这么发展,三年前他无意资助的一个小小赵立宽,竟掀起这么大波澜!
这滚滚巨浪,竟也卷走他最大的对头卫王,把自己送上皇位宝座。
郑王拉着身着华服的王妃,在东院的亭子里对赵府的宅邸指点江山。
“这东院布置不错,但与王府相比终究小气了点。”
“我们这陋室哪能与王府相比。”小亭对面坐着的是王府现在的主事人高夫人及其姐姐。
周围还有许多丫鬟,下人伺候,石桌上准备了茶汤瓜果点心。
王妃笑道:“确实有点小,不过在京城也算不得了,赵殿帅武功赫赫,配得上这样的宅院。”
“都是皇家的赏赐,夫君有幸受用,都是天子的福泽。”高夫人回答得很官方。
郑王点头,心里越发舒坦,心想着赵立宽不得了,现在又擒获了代国的国主。
父皇为支持他连卫王都收拾了,最近不少卫王那边的人转投到他麾下,许多人明里暗里示好。
赵立宽这个人他可不能松懈了:“赵将军出征在外,为国操劳,本王十分敬佩,这回是专门来看望的。
府里有什么事需要帮忙的,尽可以到我府上说,大小事我都能帮衬一二。
另外我们夫妻也备了些薄礼,专程送来,都是些日用的物件,还有些调养的补品,是我们的心意。”
“多谢殿下!”高夫人谢过,随后说了他最想听的话:“等夫君回来,我定会转告他。
殿下的恩情府上感激不尽。”
心里忍不住感慨,这赵立宽真是有福,他一个无名无分的小子,竟能娶到高郡王的女儿。
美若天仙就罢了,还这么通情达理,聪明过人,说一遍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处处维护他的体面、
他忍不住有些嫉妒。
在赵府上用过晚膳,天还亮,他便与妻子一块告辞。
才出门上了绫罗车帘,红木宝盖的华丽马车后,王妃就冷声质问:“你眼睛在人间高夫人姐妹身上挪不开?”
郑王脊背一凉,连道:“你说的什么话?那么多人在场,我岂是无礼之人,不过寻常关切罢了。”
王妃哼了一声:“你最好是。”
郑王赶紧岔开话题:“赵立宽差不多应该回来了,父皇如此赏识,等他回来肯定要高升。
到时候我们应该准备点拿得出手的贵重礼物给他庆贺。”
王妃有些犹豫:“之前才资助他两万两打仗,王府年俸不过一万两,哪有那么多钱。”
郑王连安慰:“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