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保境安民(上)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不知不觉已是深秋,南方的秋寒有一种渐进彻骨,温水煮青蛙的感觉。
    按照老皇帝的意思,如今整个西南他已经是军政一把抓。
    不只统帅军队,现在地方民生,地方官员安置,他都能插手。
    他麾下诸将也多有封赏,不过多是虚衔,真正的赏赐安排要到回京之后。
    将士们对他被朝廷高封这事欢呼雀跃,全军沸腾。
    将士们信任爱戴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朝廷舍得封赏主帅,将士们以后的封赏才更有保障。主帅官大权力大,才能为将士们争取更多利益。
    赵立宽自己也高兴,半年鏖战,那么多人的牺牲,终于换来个好结果。
    下午,他率诸将去安州城东面山上北坡给所有埋在这的将士烧纸焚香。
    埋在里面的有完整的尸体,也有骨灰,身体的一部分,甚至衣冠冢等。
    普通士兵一块木牌写着名字,籍贯,都头及以上军官有一块石碑。
    还有些直接没法写,是空着的。
    漫山遍野一眼看不到头,密密麻麻。
    就像是一头死去的庞大生物上根根密集毫毛。
    这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赵立宽从未这么直接的感受过。
    秋风寂寥,带着一股股阴冷,即便段思全这样不把普通人放在眼里的,见此也忍不住与他一道烧纸焚香。
    一路回城,沿途路过百姓将士都站在路边恭敬跟他打招呼。
    不少百姓见他都沿途下跪磕头,老者拉着幼者,父亲母亲拉着子女,就像参拜菩萨那样恭恭敬敬参拜。
    赵立宽最反感这个,一开始还阻止,后来慢慢发现根本不现实,也就放弃了。
    现在笔墨纸砚价格高昂,普通百姓九成没机会接受什么像样教育,一辈子到进棺材就不识几个大字。
    当初他下令在南安府处死几个部族族长。
    当时他在城头上看见,人才死百姓就围上去,往台上丢铜钱,端着盅碗陶罐就去抢新鲜的热血。
    他当时就呆了,立即派人去阻止。
    之后问了才知道,当地不少百姓们都相信喝新鲜的人血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物以稀为贵,别的东西都能吃上,那最稀奇的不就是人吗。
    何况西南的不少部族还保持人牲人殉的习俗。
    赵立宽差点被气笑,立即明令制止这种行为。
    此举还引来不少议论,守城的周开山报告百姓在背后说闲话,要不要处理。
    赵立宽摇头,随他们去吧。
    他也意识到,自己虽可以靠武力征服一个地方,但真要彻底的改变,想要“敢叫日月换新天”,简直比登天还难。
    好在他不是个内耗的人,既然难,那就别管,交给时间去吧,他已经累死累活出生入死,不想再理会那么多了。
    等回到城中,还没入城,负责斥候的侯景回来,正好遇上。
    侯景立即汇报,“大帅,广顺县以南有百姓举报,发现有许多人活动的痕迹。
    当天夜里百姓见南面山里有火光,而且足有十几处,第二天猎户小心摸上去看,有二十六个火堆,树也被砍倒大片。”
    众人一道穿过城洞往城里走:“是大股逃散的叛军?“
    “我去看了现场,应该有二百人左右。”侯景说。
    “怎么确定的?”
    “我把他们茅厕挖开了。”侯景一脸忧伤的说。
    赵立宽点点头,不再追问了。
    “你负责去搜山追缴,给你两个营人马,一个骑兵营,一个步兵营。”赵立宽安排,这么多人马已经给得非常充裕。
    以周军的编制,一个步军营满编五百人,骑兵营满编二百人左右,这些兵力肯定足够了。
    他接着嘱咐:“进了山小心点,说不定他们还有增援,兵力不够赶紧求援。”
    “诺!大帅就放心吧,山里的耗子也逃不过我眼睛。”侯景信誓旦旦保证。
    众人入城,到了官署,把马交给亲兵,往里走时,侯景又插了一句:“就是奇怪,这都快一个月,该投降的都投了。
    各地百姓都敬重爱戴大帅,把大帅当菩萨拜呢。
    好些地方我们去都是家里的青壮还不想投降,家里爹妈媳妇什么的劝着,就都来投降了。
    从来没遇到超过五十个的残兵,这次怎么有那么多。
    这么多人都聚集在山里也不对啊,如果没有粮食补给,就算把耗子吃绝种都不够他们几百号人活的。广顺县周边也没发生百姓或行人被抢的事。
    赵立宽也觉得可疑。
    停下脚步想了一会儿突然想到,“广顺县再往南是不是占城山国的地界。”
    段思全当即说:“正是。
    农怀威这次叛乱靠的就是广顺军的支持,当初朝廷设广顺军就是为防备占城山国。”
    赵立宽突然意识到问题可能严重。
    重新部署道:“思全也去,带六营步军,五营马军过去。”
    “大帅是担心......”
    “不错,有可能是占城国的人在活动,你们过去看情况,尽量先不要起冲突,摸清楚他们有多少人,什么目的。
    如果是叛军,那就最好……………”
    随着圣旨到达,他被加安抚制置大使后,他在南安城里的临时官署顿时门庭若市。
    每天求见的人络绎不绝,大多都是来求门路的。
    因为朝廷给了他军政大权,如今在大青山以南,战后秩序恢复,官员的任命他只要上个奏疏就行。
    这可是天大的权利,很多人都想借此谋个机会。
    赵立宽从后门进去,官差衙役们见了纷纷行礼,腰杆挺得笔直。
    “年轻人好好干。”赵立宽摆着官架子叮嘱几句,自己都忍不住笑出来,当大官就是爽啊。
    回到自己的办公桌,钟剑屏给他泡好了茶,处理了一些军中事务,看各州县驻扎的军队送来的报告。
    目前整个大青山以南的局势已经稳定下来,但各地来报都说缺粮。
    三年没有正常耕作,这也在意料之中。
    他已向朝廷上疏,在朝廷的回复达到前,他已私自开了府库,给各州县运粮。
    同时调梅州那边的粮食也开始往各州县送。
    钟剑屏小心提醒,“如今大帅身居高位,可别擅作主张,惹恼了朝廷。”
    “不怕,问起来我就说给当地驻军送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