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灯,去祠堂。”他不容置疑道。
“这………………”宦官有些犹豫,“陛下,如今秋凉,晚上出去怕坏了身体。”
“掌灯吧。”老皇帝不容置疑的说:“朕有许多话,要与列祖列宗去说!”
每近中秋月渐圆,秋黄麦肥,瓜果丰硕,秋收的喜悦弥漫全国。
农业社会里,没什么节日庆祝丰收的中秋节更为重要。
所谓社稷,社为土地神,稷为五谷神,都是农业生产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
在当今普世认识中,谁掌控土地与农业生产,谁就掌控国家。
故此每到中秋,百姓家家祭太阴,天子率百官,亲自出皇城祭祀五谷神,土地神,分外隆重,一年中或只有上元节能与之相较。
洛阳灯火繁华,张灯结彩,西南的战事似乎对这里没有一点影响。
只有最底层斤斤计较柴米油盐的百姓才能感受到,今年开春来米面价格都有不小程度的上涨,让本来艰难的生计更加雪上加霜。
富贵人家能察觉的则是金子又更值钱了。
除此之外,距离前线两千余里外的京城,初多了谈资外,战争的影响并不大。
前线死多少人,多少家破人亡,人间惨剧,不过是口舌间的事罢了,洛阳城里依旧歌舞升平,即便最义愤填膺的人也未必愿拿出真金白银支援前线。
毕竟刀砍在自己身上,谁也不知道疼,大多数人是没有远见的。
所以那些家国情怀浓烈深厚的诗词,大多总在国破家亡时才有。
大街小巷,一片热闹,关于西南的话题已从春夏的西路大捷后逐渐冷却下去。
只听说朝廷的主力大军吃了败仗,多数人便对此事没那么关注了。
战怎么也打不到京城来,事不关己,多数人还是只愿听一些自己想听的。
谈论起今年有多少国家来朝贡。
洛水边老柳树下,歇凉的三五成群,说起此事满面红光。
“昨天刚见着,千佛齐国,占城山国的人都到了,那叫一个隆重,都往鸿胪寺驿馆那边去了。
听说高丽国,吐蕃人都要来,咱们皇帝这回多大排场啊!”
“听说辽国也派人来了。”
“大辽国,那可不得了,他们也派人来,这不服软了,就说咱们才是天下第一大国。”
“我大周是古往今来第一大国,好大威风………………”
旁人自可信口开河,听自己想听,说自己想见的。
可真正做事,处于旋涡中央的却没法坐视不理。
礼部尚书曹晚林就是如此。
他焦头烂额出了南宫官署,坐上马车后无奈揉着太阳穴。
他刚才还和鸿胪寺的官员吵了一场,又和主理此事的郑亲王也有些不快。
往年都是他们礼部主持祭祀社稷的礼仪,中秋日的流程安排,百官次序,礼仪,礼乐,礼器都是他们安排。
结果今年郑王和鸿胪寺插手进来,顿时乱成一团。
郑王第一次被天子委以重任,样样追求精致,讲究排场,可他们哪来这么多钱,他自己又不肯掏腰包。
郑王为难了点,而鸿胪寺那边就是要他的命。要求把各国派来的使者都安排进祭祀流程中,让他们见识礼仪之邦。
其实是想推卸责任,让礼部帮忙。
寻常百姓见辽国的来跪拜,只以为是好事。
他自知道这是没安好心,事到如今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唉,都怪那赵立宽,他咬着牙要打,倒是给我出了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