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御史被打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过年!
    现在的苏府,就是只有苏泽和徐渭两人,自然也谈不上什么过节的气氛。
    除夕当天,皇帝给内阁和六部重臣赐菜,苏泽当然不够级别。
    但是小胖钧倒是良心发现,给所有的詹事府官员赐了菜。
    苏泽的食匣是张宏亲自送的。
    看到土豆泥、土豆肉丝、炸薯条三道“东宫御菜”,苏泽也有些哭笑不得,好好好,小胖钧也学会了敷衍打发师父了。
    张宏又偷偷从袖子掏出一枚金币,递给苏泽说道:“苏翰林,这是殿下赐的金币。”
    苏泽一看,这不是腊月二十九才从登菜快马押送入京的金币吗?
    就这么把父皇御赐的金币转手送人了?想到上次小胖钧从李太后手里的冬珠,可太孝了。
    只可惜是一枚金币,而不是一两金。
    好吧,开源节流到了自己头上。
    但是弟子的一片心意,苏泽还是觉得暖暖的。
    张宏又带着其他太监,匆忙向另外一名东宫讲官门上走去。
    除了苏泽外,其他事府官员都是赐食,只有黄骥得到了太子的赐银。
    近些天,东宫开始放假后,张宏就奉命每日将账册送到黄骥的府上,而黄骥这些日子没日没夜的查账,双颊都凹陷下去了。
    张宏看到黄骥激动的样子,又看到他憔悴的身体,心中都有些不忍。
    但是黄骥激动的将赏赐的银元供起来,接着又翻开今日送来的账本。
    “太子的隆恩,绝对不能辜负!”
    说完这些,黄骥更加努力的算账,噼里啪啦的算盘声,就连刚刚走出门外的张宏都听见了。
    张宏只能再摇摇头,只能感慨太子这套驭人之术更加精进了。
    接下来的过年期间,苏泽也就是走亲访友。
    大明朝的年节习俗,已经演化到和后世差不多的样子,过了正月初五后京师的街道也热闹起来,从现在到上元后一段时间,顺天府的差役也放假,所以不会驱赶商贩,京师的街头巷尾都是各种小摊。
    等到了正月初十,正阳门外开始扎花灯。
    今年皇帝要办上元灯会的消息,迅速在京师传开了。
    这对于见多识广的京师百姓来说,也是一件新鲜的事情。
    先帝嘉靖是一个比较宅的皇帝,也不喜欢这些与民同乐的项目,所以先帝朝就没有办过上元灯会。
    而自从隆庆皇帝继位后,这两年都算是风调雨顺。
    东南倭乱平息,西北边乱也稍息,京师百姓的日子确实要比之前好了一些。
    这场上元灯会,很快就成了整个京师最热议的话题。
    等到上元节的前一天,除了正阳门外,京师很多地方也开始张挂花灯。
    整个京师都被花灯装点,成了花灯的海洋。
    等到了上元节这一天,隆庆皇帝又登上宫城,和京师百姓一同赏灯,整个上元灯会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而随着隆庆皇帝登上宫墙,在景山上候命的冯保下令燃起了烟花。
    城内的花灯和景山上升起的烟花相互呼应,在百姓山呼万岁中,隆庆皇帝激动到脸色潮红。
    在隆庆皇帝身后的皇太子朱翊钧,也贪婪的看着周围的一切。
    上元灯会原来这没有意思啊!
    这场热闹非凡的灯会,牢牢的印入了朱翊钧的脑海中,他终于明白自己的父皇为何念念不忘的要办灯会了。
    上元灯会都这么有意思,那百戏会呢?
    朱翊钧看向自己的父皇,更坚定了年后要好好经营三十二家店铺,早点凑齐百戏会的银子。
    在人群中,苏泽也看向正阳门上的花灯。
    皇帝下令由尚宝司出钱,年前就专门从济南府请来了最厉害的扎灯匠人,在正阳门上扎了一座巨型的鳌山灯。
    叠灯为山,高逾十丈,是为鳌山。
    底层布黄河九曲灯阵,孩童提兔儿灯穿行;中层设蓬莱仙岛,檀木雕群仙赴?池宴;顶端立金鳞鳌头,口衔夜明珠,光照百步。
    烛泪滴入金水河中,染金波如碎鳞,宫城上有张挂鲤鱼灯,晚风过处,鱼尾轻摇欲化龙。
    如此盛大的人造景观,别说是大明人了,就是苏泽这个穿越者也大为震撼。
    就在这个时候,也不知道谁在人群中,喊了一声:
    “盛世!这就是盛世啊!”
    盛世这个词,迅速在观灯的人群中蔓延开,而随着百姓的呼声,开始传入宫城上的皇帝耳中。
    只是过张宏距离人群没点远,皇帝喊来贴身太监李芳,让我打探人群的呼声。
    是一会儿,李芳激动地走下张宏,跪在隆庆皇帝面后道:
    “陛上,百姓为盛世贺!”
    在场的前宫妃嫔,随侍的太监宫男,也迅速对着皇帝齐刷刷的行礼:
    “为盛世贺!”
    隆庆皇帝的脸涨红,我兴奋到没些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