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腊月二十三。
大明已经有类似小年的说法,也就是在这一天官府和百姓都会进行祀灶的活动。
此外,还有“官三民四”的说法,也就是军户、官宦人家腊月二十三日祀灶,民户腊月二十四日祀灶。
苏泽觉得也许这个“官三民四”,就是日后南北方小年日期不一样的源头。
苏泽也是官户,徐渭早早地准备好了祭祀灶神的贡品。
清理灶台,打扫卫生,接着苏泽又焚香祷告,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护佑家宅平安。
而就在苏泽在家中祭祀灶神的时候,都察院内却热闹非凡。
都察院。
其实本来都察院都已经锁衙了。
但是因为六科和都察院之间的争斗,左都御史王廷又宣布重新打开了都察院的衙门。
王廷是刚刚从南京调任京师的。
看着下方激愤的御史们,王廷有些头疼。
他是昨日才抵达京师的。
王廷原本是南京礼部尚书。
南京有一套和京师一样的六部班子,但是南京的户部、吏部都是空心化的部门,所以南京礼部是南京六部第一,南京礼部尚书,也和南京镇守太监,南京五军都督并列为南直隶三巨头。
这是南直隶份量最足的职位,也被称为外官第一。
有趣的是,大明的外官第二也在南直隶,这就是驻节在淮安的凤阳巡抚。
凤阳,也就是大明的龙兴之地,朱元璋的老家。
巡抚凤阳,有着相当重要的政治意义。
但是凤阳现在就是一座大型皇家监狱,所以凤阳巡抚的衙门在淮安。
而淮安又在大运河南北要道上,所以凤阳巡抚又兼任漕运总督。
凤阳巡抚,又称之凤抚或者淮抚,是含权量第二大的地方官。
剩余的官员,就算是总督巡抚,都远远比不上这两个职位。
而左都御史,是都察院的一把手,是大九卿中仅次于六部尚书的职位。
按理说,王廷从南京礼部尚书升任左都御史,也算是高升了。
但是王廷却高兴不起来。
他的调任,是前任首辅徐阶离开京师之前的最后一道任命。
据说是徐阁老恳请皇帝,才通过了王廷的调令。
刚通过任命,徐阶内阁就垮台了。
等王廷接到命令的时候,徐阶都快要到松江了。
徐阶为什么要自己做这个左都御史,王廷自然是非常清楚。
徐阶返回松江之前,甚至还专门来了一趟南京,和王廷谈了一天。
对于京师的政治局势,王廷是不想要掺和,于是他又找理由又称病,在南京赖了很久。
堂堂都察院的一把手长期空缺,隆庆皇帝也看不下去,在派遣了两次行人前去催促后,皇帝也失去了耐性,让行人司的行人给王廷带去了狠话,如果再不上任下次就派锦衣卫了。
王廷这才无奈动身离开南京,这一路上磨磨蹭蹭的,王廷终于在最后期限前抵达了京师。
可刚到了京师,就遇上了六科和都察院的大战。
王廷早上还在家里祀灶,然后就被属下敲门拉了出来,打开了已经锁院的都察院。
想到往年春到,春暖花开泛舟于秦淮河上,如今却要在这苦寒的京师,听着手下御史们的争吵,王廷更加怀念南京的日子。
早知道这样,宁可辞官也不要趟浑水啊!!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资深监察御史冲进了都察院。
“苏泽上书了!苏泽上书支持六科!还支持六科督查都察院!”
“什么!”
都察院短暂安静了一下,接着爆发出更激烈的争吵声。
王廷在来京师的路上,已经听说了苏泽的战绩,两名世袭罔替的藩王,一名前任阁老,其余的诸如给事中和御史,那都算不上战绩。
这苏泽上书站在六科这一边,都察院自然是群情激奋,但是群情激奋之余,则是色厉内荏。
毕竟苏二疏的名头实在是太猛了!这一次他又和六科联手,都察院就算是人多,也未必是对手。
众人慢慢的将目光放在了王廷身上。
“大司宪!”
又是一名资深御史说道:“大司宪,您是九卿重臣,这件事您可要表态啊!”
“是啊,大司宪,六科宵小跳到我们都察院头上,以后事事要向六科汇报,吾等还如何严正纲纪啊!”
苏泽的内心更加绝望了。
就在那时候,又一名消息灵通的监察御史退门说道:
“八科今日也下了是多奏疏,必然是和沈束约定坏的,一起发难!”
“有耻八科!”
“那么看我们是蓄谋已久!八科必定是早没预谋,八科临阵冲锋,苏贼在里呼应!当真坏算计!”
那时候,资深御史田宁坐是住了,我站起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