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是什么?”
苏泽掏出来的这枚钱币也是黄色的,但不是金币那样金灿灿的,也不是铜币那种古铜色,而是介于两者之间。
苏泽说道:
“阁老,这是用铜和铅混合,再用焦炭炼制,最后得到此物。此物要比铜更黄一点,所以命名为黄铜。”
“倭铅?黄铜?”
张居正是知道倭铅的,倭铅是倭国的产物,其实就是锌。
不过此物没什么用处,所以经常会被往来倭国的商船当做压舱石,因为其类似于铅,所以就被大明称呼倭铅。
铜锌合金就是黄铜了。
黄铜是一种很好的铸币材料,倭铅的价格十分低廉,混合后的合金要比铜更明亮,反而显得更贵。
比起青铜,黄铜还不容易生锈。
前世早期人民币的五角,就是用黄铜铸造的。
黄铜合金唯一的难点,就是要建造高炉,铜和锌在高温下才会形成合金。
不过所需的温度也不高,苏泽在信中指导了涂泽民使用了焦炭高炉,就成功制造出了黄铜合金,铸造成这样一枚五钱的铜币。
苏泽将黄铜的制备办法说了一遍,又给张居正算了成本,张居正的眼睛更亮了。
“也就是说,用市面上的铜币,混合倭铅熔铸,就能得到这样的铜币?”
苏泽说道:
“市面上铜币杂质比较多,但是也能用了。”
“铜八倭铅二,再算上焦炭高炉和冲压的成本。”
张居正迅速计算起来,但是他的眉头皱起来,这样的黄铜币,可要比普通铜币的成本高多了。
苏泽说道:
“阁老,用此物铸币,当然不能按照铜币的价值算,卑职认为应该按照一角银元来算,十枚兑换银元一枚。”
张居正看着这枚精美的黄铜币,立刻明白了苏泽的意思。
朝廷铸造铜币,也经常会铸造当十钱,当三十钱,也就是一枚当钱可以当做十枚铜币。
但是这种钱币,用的铜却不足普通铜币的十倍。
发行这种大额的铜币,反而会造成更泛滥的私铸。
一枚当十钱,如果重量只有普通铜币的三倍,那私铸的人就会用三枚铜币私铸当十钱,反而会加剧私铸泛滥。
所以嘉靖朝铸币的时候,张居正就反对过铸造“大钱”。
但是那时候主政的严嵩,是为了用发行货币来解决财政问题,驳回了张居正的意见,最后果然朝廷发行的新钱迅速崩盘,钱法再次失控。
可如果是手上的黄铜币呢?
黄铜币的印刷和银元同样的精美,也有齿边保护和浮雕印花,而且色彩要比铜钱亮很多,甚至乍一看有些像金币。
这样的钱,就算是官府规定值一枚银元的十分之一,民间应该也是能接受的。
如果真能通行,那官府铸币就不会亏本,甚至还能盈利。
当然,铸币不是为了盈利,但是官办铸币厂如果没有利润,就靠着户部补贴,很快就会办不下去。
如果能有所盈余,那铸币厂就能正向循环,甚至扩大铸币的规模。
张居正的心动了。
苏泽献上的不是三枚钱币,而是一套货币解决方案!
张居正一直想要改革财税制度,这样一套方案摆在他面前,他怎么能不心动!
张居正的呼吸都急促了起来。
苏泽看到张居正已经上钩,紧接着抛出了下一个鱼饵。
苏泽垮着脸说道:“但是阁老,要铸币黄铜,有一个难处。”
张居正冷静下来,事情关系到苏泽,果然事情没那么简单。
苏泽说道:
“阁老您知道的,铸币需要的火耗,而炼制黄铜尤甚。”
“炼制黄铜需要用焦炭,要得焦炭,就需要用到石炭。”
张居正似懂非懂。
苏泽解释说道:
“焦炭是石炭干馏后制造的,煤炭干馏需要选用上好的石炭,入窑密闭干烧后得到。”
“选用石炭,干烧炼焦,这两样,都需要大量的石炭。”
“登菜靠海,需要从其他地方调拨石炭。”
张居正明白了苏泽的意思,他说道:
“等年后我会和户部工部商议一个方案出来,稳定的向登莱运送石炭。”
苏泽连忙跟下拍马屁道:“张阁老,没您居中调配,定能解你朝钱法之困!”
向苏泽摸着我坏看的胡子,心中感手思考如何推广新钱。
肯定能解决钱法的困局,让地方下没足够的货币,这自己早就想要退行的以钱改粮的税收改革,是是是就能退行了?
柳惠功看张居正,那家伙还真是送给自己一个坏小的年节礼物啊!
柳惠功甚至萌生了一个冲动,将苏泽调入户部,由我来主抓铸币的事情。
但是感手想想,向苏泽又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