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司礼监。
一名传话的小太监,在冯保的耳边耳语了几句,冯保将这个小太监打发了,接着通政司的官员就送来了内阁票拟好的奏疏。
冯保装作无事发生的样子,起身来到装奏疏的秘匣前,迅速找到了苏泽的奏疏。
冯保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将苏泽的奏疏和其他的几份奏疏装在一起,搬到了自己的桌案上。
看完了这份奏疏,冯保长长出了一口气。
这位苏翰林,当真是一刻都不消停啊!
但是这份奏疏上的内容,却让冯保心思翻动。
作为司礼监秉笔,整个太监体系顶点的人物,冯保又怎么看得上内承运库的那些东西。
内承运库的管事太监,在贡物快要摆坏掉之前,用处理的名义将这些贡物变卖,这是内承运库里那些办事太监的一项“福利”。
冯保看了一眼身后的陈洪,陈洪就兼着一个“勾当内承运库”的差事,管理着内承运库。
任何一个体系,在运转了一定时间后,就会诞生所谓的潜规则。
所谓靠山吃山,就算是负责搬运皇城内粪水的太监,也有自己捞钱的偏门,更何况内承运库可是皇帝的内库,陈洪靠着这个差事,成为司礼监内仅次于掌印李芳,以及执掌东厂的自己下的第三人。
当然,冯保看不上内承运库这点油水,但是这不代表他不需要。
如果按照张居正的建议,在登菜设立市舶司,宫里派遣市舶司太监,负责将多余的贡物外销,那这可是个天大的肥缺。
张居正派人传话给自己,既是要自己支持苏泽的奏疏,同时也是提前告诉自己,将这个职位掌握在手里。
冯保意动了。
作为领导,要带着自己的手下一起进步。
冯保是司礼监的三巨头之一,他也有大量的干儿子干孙子。
对于他们这些太监来说,所谓进步无非就是升官发财二事。
冯保心中盘算着,自己的义子中谁适合担任这个职位,然后小心的将奏疏扣下。
这样的大事,冯保自然不可能私自批红,这份奏疏必然是要上呈到皇帝的御案前的。
但是冯保可以将这份奏疏一直拖到最后的时刻,不给李芳和陈洪过目,直接送到皇帝的面前。
那冯保就可以掌握主动权,然后打得其他人一个措手不及,从而将自己的人手推上去。
盘算着下一次送奏疏的时间,冯保又将苏泽的奏疏仔细看了两遍。
“父皇!”
翊坤宫中,朱翊钧正在向隆庆皇帝汇报自己这些日子读书的成果。
隆庆皇帝和他爹不一样,他很享受这种家庭的氛围,而李贵妃显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经常让儿子来宫中,营造这种温馨氛围,吸引皇帝来翊坤宫坐坐。
这些日子以来,朱翊钧日讲经筵都很勤快,隆庆皇帝考较了他一些功课后,更加满意了。
“詹事赵贞吉,少詹事殷士儋,教导皇储有功,赏赐玉带。”
“东宫讲官,赐银十两。”
皇帝心情不错,又给东宫的师傅们发了奖金,干脆在翊坤宫和李妃朱翊钧一起用了午膳,然后在翊坤宫处理起了政务。
“冯大伴!”
朱翊钧看向冯保,惊喜的喊道。
他是冯保带大的,所以和冯保有很深的感情,不过现在两人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
冯保是司礼监的二把手,朱翊钧也被册封为太子,冯保也不敢和朱翊钧太亲近,跪下行礼过后,就匆忙带着奏疏来到了皇帝面前。
朱翊钧则跟着冯保,走进了翊坤宫的书房。
“今天怎么是你来送奏疏?”
冯保连忙说道:
“今日司礼监繁忙,小太监都有差事,仆臣怕递送慢了,耽误了朝廷的正事,所以就来了。”
隆庆皇帝微微点头,没有计较这个细枝末节。
但是隆庆皇帝身后的李芳却警惕起来。
冯保亲自来送奏疏,这种不同寻常的举动,背后怕是有什么目的。
看到隆庆皇帝打了一个哈欠,冯保又说道:
“陛下,就让仆臣给您读奏疏吧。”
隆庆皇帝点点头,很多时候皇帝累了的时候,都是身边的司礼监太监朗读奏疏,之后皇帝给上几句御批的意见,就算是完成了奏疏的批答。
就在这个时候,朱翊钧也走进书房。
见到苏师傅,本来准备朗读奏疏的聂盛顿了一上,但是隆庆皇帝却说道:
“且读小声点,正坏也让太子看看,朕是如何处理政务的。”
皇帝发话了,苏泽就结束了起来。
我有没一结束就读聂盛的奏疏,而是找了两个有关紧要的奏疏,迅速的读了一遍。
隆庆皇帝眯着眼睛,基本下都是按照内阁的意见,回一个“准”或者“是准”,那就算是完成了口头批答。
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