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天下大势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要一两月之久,只需要行一个‘拖’字诀,只使者往来数次,便是一年时间。”
    周宏义想了一会,摇头道:“不妥,便是拖得这一年又有何用?反倒平白让贾相对我生厌。”
    陆鹏摇了摇头,向旁边的小亭指了指,两人走到亭中坐下。
    “若是在平时,拖这一年自然是没用。但如今的局势,却只数月半年便会不同。”
    周宏义沉吟道:“陆兄请赐教。”
    他是一个武夫,南宋的抑武之风虽然较北宋稍缓,但面对文官时仍然是抱着仰视的心态。
    更何况周宏义确实是相当佩服这个小知县,他是亲眼看到这钦州如何变化的。
    所以,他确实是抱着请教的心态。
    陆鹏顺手捡了几块石子,摆放在石桌上,笑道:“周兄请看,此是如今天下局势。此是临安,此是襄阳……”
    说完,他伸指一弹,将代表襄阳的小石弹得直飞出去,嗒地掉到亭外草地中。
    周宏义目光闪动,惊疑道:“陆兄的意思……蒙古人又将南侵?襄阳有危险?”
    陆鹏摇了摇头,叹道:“我的意思是,襄阳已经没了。”
    周宏义身子一震,惊骇地看着他。
    两人对坐了好一阵,他才摇着头道:“陆兄此言,未免过于耸人听闻。”
    天下皆知,襄阳是临安乃至整个宋国的屏障。一旦有失,整个宋朝便岌岌可危。
    此城在蒙宋数十年的交战中,始终屹立不倒,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
    因此,此时陆鹏的一番话,让周宏义感觉到相当惊骇,本能的加以反对。
    陆鹏也叹了口气,随手又将一枚小石子放在石桌边缘。
    这里便是钦州,虽然在天下一隅,但不管是他还是周宏义,却也都还是关注着大势的。
    陆鹏没有派人去襄阳诸地打探过,但他的优势是知道结局,反推下来自然是比所有人都看得清清楚楚,可以说是洞若观火。
    南宋的结局是襄阳被围困数年后守将吕文焕投降,然后整个宋朝犹如土崩瓦解。
    再加上一些人人皆知的情报,便可得出结论了。
    “襄阳之战已经开始了,数年前蒙古人在襄阳城周围设榷场,而荆湖制置使吕文德竟然任其而为,襄阳便已注定陷落的结局了。”
    陆鹏随手比划:“蒙古人经营已久,其只需要筑坚垒深壑围困,设伏以打援,周兄觉得以两国现在的实力,该如何应对?”
    周宏义擦着汗,呆呆盯着石桌,许久不语。
    此时的宋朝人,绝大部分都抱着一种侥幸的心态,总觉得蒙古人不善攻城,只需要坚守对方便没办法。但实际上如今的蒙古大军,早就不是以前的蒙古军了。如今的蒙古帝国,在技术上也早远远的胜过宋国。忽必烈知人善任,尤其亲厚汉人官员,还将阿拉伯等地的技术应用到战场上,这已经是巨大的国力悬殊了,也就只有身在局中的人看不明白。
    “两国交战前三十年,我们有孟珙、杜杲、余玠这样的名将,有大批精锐之士。而如今呢?便是连曹友闻这样的将领都找不出来了吧?天下危亡,系于一城,一旦襄阳有难,则你家贾相必然要担此责。恕我直言,他担不起,这天下没人担得起。”
    陆鹏平静地说道,周宏义听懂了他的意思,更是惊骇地抬头看着他。
    陆鹏看着他点了点头,这局势本就是如此危险了,要不然他整天拼命做事干嘛呢?
    不管是襄阳、还是临安,他知道结局,但绝无任何可能去改变。
    崖山之难,充其量只有不到十年的时间了。
    他只有拼命地躲在这角落里发育,拼命地强大自身,希望能够再多一丝机会。
    两人沉默对坐了很久,周宏义终于开口道:“陆兄之言,某牢记于心。只是事关重大,容我稍加印证。”
    陆鹏点了点头,这是自然的。周宏义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被一顿嘴炮就忽悠住,怎么也得派人去打探证实。
    但他越打探只会越心惊,知道结局后再反推是最明白不过的。
    两人各怀心事,又过了一阵,周宏义忽然道:“陆兄何以对某此事如此关切?”
    两人认识这么久,他也知道陆鹏的性格是比较淡泊的,不至于为他的事花费这么多唇舌,两人的交情更达不到这等地步。
    陆鹏看着他笑着说:“不瞒周兄,奚洪轩先生……乃是家岳。”
    周宏义一脸愕然,呆了好一会才恍然道:“原来如此,那某……倒是承陆兄之情了。”
    他是想起当日城中有人打探临安之人,是引起他的警惕的,但后来却渐悄然无事。周宏义便想明白,正是陆鹏在中间起到作用。他虽然自忖实力强横,但能不动武自然也是好事。
    而陆鹏将此事挑明,更说明没有任何要翻脸动手的意图,周宏也不由颇为感激,想了一会道:“既是如此,且容弟打探些时日,若是属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