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败家子?这特娘的是妖孽!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样的人,大明有很多,平时看似不起眼。
    但真的遇到事情,攀起关系,能找到的后台,绝对一个比一个吓人。
    眼前这老头敢在应天府衙,对着自己如此放肆,显然极有底气。
    作为应天府尹,不谨慎是绝对活不久的。
    一瞬间,高守礼的脑子里,就闪过无数个念头。
    然后,他理所当然地选择了最怂的那一个处理办法。
    想到这里,高守礼的脸上,勉强扯出一个笑容。
    “敢问老丈从何而来,为何要带人冲撞公堂?”
    那老头冷哼一声,道:“冲撞公堂?要不是我无意中听到今日恩公过堂,怕恩公就要被你这个糊涂官给下狱了!”
    高守礼干笑一声,说道:“本便是商业之事,普通纠纷罢了,何至于如此,老丈莫要胡说。”
    那老头冷冷地瞥了高守礼一眼,然后说道:“老子胡说?呵呵,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
    说着,老头扭头看向李茂。
    “这小子,就是李善长的孙子吧?李善长也算是聪明一世,怎么有这么一个蠢材孙子?”
    听到这里,李茂终于忍不住了,他怒道:“老东西,嘴巴给我放干净一点,要不然,小爷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那老头冷冷一笑,目光在李茂的脖子上来回打量了一下。
    “你让老子吃不了兜着走?你信不信,只要老子愿意,今天你走不出这个大门?”
    被对方如同饿狼一般的眼神盯着,李茂只觉得脖子发凉。
    他还想再放一句狠话,但话到嘴边,却怎么都说不出口了。
    这个时候,朱寿才能插上话来。
    他叹了口气,有些无奈地问道:“周老哥,你们怎么来了?”
    眼前这人,名叫周焕生,同样是徽州流民。
    说起周焕生,在徽州也算是一个传奇人物。
    此人年轻的时候,就跟在洪武皇帝身边南征北战,一直都是洪武皇帝的亲兵。
    后来大明立国,他没有选择留在军中,而是解甲归田,回到老家徽州。
    依靠这些年积累的战功,获得的不少封赏,他在徽州安心做了一个富家翁。
    没想到,天不遂人愿。
    这次徽州大灾,加上又爆发了积攒了十几年的惊天贪腐案。
    天灾人祸交加,周焕生积攒了大半辈子的财富,一下子就化为乌有。
    没办法,他也只能举家逃灾。
    周焕生在徽州本来是有名的乡老,来到应天府之后,很快就被推选为流民的领头人。
    当初老朱张榜,说要以工代赈,周焕生是第一个响应的。
    梅山铁矿一开,他立马就带着乡里到铁矿上,同样是第一批。
    可以说,这老头就是老朱的死忠粉,属于老朱一句话,他立马就可以去死的那种。
    这段时间,朱寿一直都待在梅山铁矿。
    他花费重金,从全国各地收了一批小猪仔。
    梅山铁矿开工不到一个月,已经发出去了数千头。
    这种事情,光靠朱寿现在手下的那些人,哪怕是累死,都不可能搞定。
    所以,就不得不托付给流民之中有威望的人。
    而这个差事,周焕生当仁不让。
    一来二去的,两人也就混熟了。
    一开始,周焕生对朱寿确实不太看得上眼。
    从他放着那么大的功劳不要,反而甘愿回家做个富家翁。
    就知道,周焕生这人,极为务实。
    一般这样的人,对败家子这个物种,极为反感甚至是厌恶。
    一开始周焕生只以为,朱寿做这些事情,就是为了花钱邀买人心,或者是想要巴结皇帝。
    毕竟,这种事情太正常了。
    而朱寿在金陵城的风评,着实算不上多好,这种猜测最符合他那败家子的人设。
    但是接触多了,周焕生才发现,朱寿根本就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
    这个少年,是真心想要为流民好。
    十几岁的年纪,在梅山铁矿那种条件艰苦的地方,一住就是一个月。
    每天起早贪黑,东奔西跑,这些表现,做不得假。
    光是能吃这样的苦,就值得周焕生高看一眼。
    收回自己的成见之后,周焕生尝试着接触朱寿,却发现这个少年跟传闻中根本不一样。
    他给流民小猪仔,根本不是花钱买名声,而是谋划着一桩大生意。
    一开始,周焕生还对朱寿描绘的那种,让天下百姓都吃得上低价肉,而且质量好的肉嗤之以鼻。
    但是后来他才发现,流民中的妇孺领到小猪仔之后。
    按照朱寿教的办法养猪的,那猪长得极快。
    另外那些觉得没必要学新方法的人,养的猪却跟以前一般无二。
    不仅长得慢,而且生病的很多。
    直到这个时候,周焕生才意识到,朱寿是真的有东西的!
    这哪里是什么败家子,人家看似花钱大手大脚,没个尽数。
    但是赚钱更加厉害啊!
    最主要的是,人家花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
    败家子?
    这特娘的是妖孽!
    最重要的是,人家钱赚了,还把事情给办了。
    再怎么说,这十数万的流民,还真就是靠朱寿出钱出力,这才短短几个月就安顿下来,而且过得极为滋润。
    周焕生已经听说了,很多徽州来的流民,都已经决定,以后就在梅山附近安家立业,就专门养猪了。
    因为他们发现,养猪的收入,肯定会比他们之前在徽州的时候高。
    所谓人往高处走,既然有利可图,那还回去面朝黄土背朝天干啥?
    到这个时候,周焕生对朱寿也仅仅是佩服,感激虽然有,但确实不太多。
    毕竟,在他看来,这次安置流民,功劳最大的,依旧是英明神武的洪武皇帝。
    后来,在一次与驻守在梅山的官员闲聊的时候,周焕生得知,梅山本来是朱寿的产业!
    为了安置他们这些流民,朱寿无偿将梅山的铁矿献给了朝廷。
    到这个时候,周焕生对朱寿,那真就有些感激涕零了。
    开始时候那声开玩笑似的“恩公”,后面就叫得发自肺腑了。
    在周焕生看来,朱寿确实就是救了徽州十几万百姓的恩公。
    救命之恩该怎么报?
    周焕生不知道。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