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吕氏!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贩盐生意逐步步上正轨。
    虽然后来每天的利润,比不上开业第一天。
    毕竟五两一斤的盐,卖得实在是太贵了,不是一般人能够用得起的。
    金陵虽是大明国都,有钱人终究是有数的。
    半个月的时间,足够让金陵城所有的勋贵和豪绅之家用上雪花盐。
    这部分市场,雪花盐已经完全占领。
    享受过雪花盐的好处,这些人当然不会再用回那充满杂质、口感极差的普通青盐。
    自然而然,他们就成了最牢固的回头客!
    到这一步,这门生意算是做成了。
    虽然才不到半个月,店里就已经财源滚滚,积攒了将近二十万两白银。
    不用说,一个月内赚到三十万两不成问题。
    这些天,朱寿一直都窝在自家院子里,专心操练着那些亲随。
    最后留下的人,只有六个。
    好在这些人,都是朱寿亲自挑选的,在蒋瓛那帮手下里面优中选优的结果。
    这六个人,都是年纪比较轻,武艺高强之人。
    不过,朱寿对他们并不是十分满意。
    朱寿的一身武艺,还有那夸张的巨力,都是系统直接给的。
    这些东西,都是全套的。
    所以朱寿对人的身体素质,有极为准确的判断。
    这留个亲随,有一个算一个,身体素质都很一般。
    都说穷文富武。
    锦衣卫自然是不缺钱的,但关键问题是,营养不均衡,在这个时代,只一个普遍的问题。
    就拿盐来说。
    这时代的盐很贵,这些人平日都吃得起。
    可他们从小到大,吃的都是青盐。
    那玩意儿,提纯工艺不行,里面满是杂质,甚至有微量的毒素。
    久而久之,身体底子再好的人,也会被不断磨损。
    不要以为习武之人的身体素质就特别强。
    在古代,练武的人强壮,一大半的原因,都是天赋出众,天生比别人强壮得多。
    换言之,他们的下限很高。
    但身体素质的上限,确实比不上现代人。
    而且平日大鱼大肉惯了,根本不注重养生。
    这也就是古代的名将,上了年纪之后,往往会落下一身毛病的原因。
    所以,朱寿接手以后。
    先用系统奖励的药物,给这六个人调养身体。
    各种系统出品的名贵药物吃了几天,将他们体内的隐疾尽数去掉。
    还没有教他们什么呢,这些人的实力就明显提升了一个档次。
    这让最近一直跟着朱寿的蒋瓛,看了都眼热不已。
    这些待遇,他都没有!
    当初朱寿选中了他,老朱也放话,只要蒋瓛愿意,可以跟着朱寿,但这锦衣卫的指挥使他可就当不成了。
    两者之间,蒋瓛选择了位高权重的指挥使。
    这些东西,自然就跟他没什么关系了。
    就在朱寿埋头培养自己的班底的时候,却有人打上了他的主意。
    东宫。
    十一岁的皇孙朱允炆正在读书,在他旁边,是他的母亲,太子妃吕氏。
    吕氏看着认真读书的朱允炆,一脸温柔之色。
    她是一个运气奇好的女子。
    原本,太子妃是开平王常遇春的嫡长女常氏。
    常氏和朱标尚在襁褓之中,便定下了娃娃亲。
    洪武四年,两人成婚,常氏顺理成章成为太子妃。
    洪武十一年,常氏生下次子朱允熥。
    因为难产伤了元气,于当月去世。
    常氏去世后,老朱就下旨将吕氏扶正,成为新的太子妃。
    但吕氏心里清楚,自己这个太子妃,完全就是天降鸿福,实际上没有多少人信服。
    吕氏出身一般,祖上唯一出过的名人,就是在南宋时战死在襄阳的名将吕文焕。
    她的父亲本来官职不显,在吕氏当了太子妃之后,逐步升官,最后坐上了太常卿的位子。
    太常寺负责礼乐事务,是清贵衙门。
    所以,吕氏在朝中,实际上没啥根基。
    当上了心心念念的太子妃,吕氏心里还是患得患失。
    因为,她很清楚。
    像她这样的人,只能走一条路,那就是母凭子贵。
    她这个太子妃,毕竟不是朱标明媒正娶的。
    所以,如今没有人认为朱允炆是朱标的嫡子。
    这可就麻烦了。
    若是朱允炆的身份,不被认可。
    将来他能不能顺利继位?
    十多年来,吕氏都为此事日日忧虑。
    “母亲,你有多久没有见过爹了?”
    这时,朱允炆放下手中的书,抬头问道。
    “你爹最近得了一样东西,据他说,若是顺利,此物就是利国利民的神物。最近他都在忙这件事情呢。”
    吕氏脸上挂着笑,但脸色却有些苦涩。
    朱标性情温和,他的东宫,和一些普通百姓人家差不多。
    平日不管如何忙,他总是不忘抽出一些时间,陪自己的妃子和孩子们说说话。
    但最近他却神神秘秘的,经常晚上都不回来,不知道在忙什么。
    这让吕氏心里不免又有些忧虑。
    “不知父亲现在何处,今日学业完毕,我去探望一下他。”
    朱允炆年纪不大,但是孝顺的名声,在皇宫中,可是有口皆碑的。
    吕氏正要说话,就看到一个人匆匆走了进来。
    “老师!”
    朱允炆连忙站起身来,朝对方行礼。
    来人正是东宫伴读黄子澄。
    黄子澄一丝不苟,向两人行礼。
    “黄大人匆匆入宫,不知有何事?”
    “臣有要事禀报,请娘娘屏退左右。”
    吕氏摆了摆手,四周的宫女内侍纷纷退下。
    黄子澄这才从怀中取出一个口袋。
    “娘娘请看!”
    口袋里,白花花一片。
    “这是最近城中风靡一时的雪花盐。”
    吕氏看了一眼,奇怪道:“这雪花盐,卖相极好,口味也是绝佳,最近宫中膳房,用的都是此盐。黄大人让我看此物,是何意?”
    “娘娘可知,这雪花盐作价几何?”
    吕氏摇了摇头。
    她是太子妃,当然不用操心这些事情,哪里知道这个。
    “雪花盐售价五两一斤,依旧引得人趋之若鹜!”
    黄子澄说这话的时候,有些咬牙切齿。
    “臣派人询问过城中盐商,青盐制作成本,不过数十文一斤。这雪花盐哪怕成本稍高,也绝对不会太高。这商家,居然敢定如此高价,简直胆大包天!”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