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胡惟庸案!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胡惟庸案!
    四字出口,哪怕是朱标和朱棣,都被吓得不敢吭声。
    老朱的瞳孔也是微微一缩。
    洪武十三年,宰相胡惟庸告诉老朱,自家老宅之中的井里涌出醴泉。
    如此祥瑞,胡惟庸不敢独享,邀请老朱去赏景。
    然而,老朱走在半路上,却被随行的大太监死命拉住马。
    老朱感觉到事情有点不对劲,于是立马回宫。
    站在宫墙上,他朝胡惟庸家里看去,发现胡惟庸家中尘土飞扬,显然里面藏着不少兵卒。
    顿时,老朱勃然大怒。
    随后,胡惟庸,还有著名的御史大夫陈宁陈烙铁一并被杀。
    胡惟庸虽死,这个案子,也只是一个引子。
    这些年,受到胡惟庸案的牵连,死的人可不少。
    洪武十八年,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被人告发,说他曾和胡惟庸一起谋逆。
    李存义的儿子就是胡惟庸的侄女婿,两人算得上是亲家。
    老朱念在李善长劳苦功高,所以并没有处死李存义,而是把他流放到了崇明。
    这件事情,算得上是老朱这么多年来,难得破例的一次。
    洪武十九年,明州卫指挥林贤通倭事发。
    经过审讯后得知,林贤通倭,也是受胡惟庸指使。
    这就没话说了,杀掉!
    有人说,胡惟庸并没有谋反。
    只是因为他当了宰相之后,太过嚣张,相权膨胀,已经影响到了皇帝的权威。
    老朱这才找了个借口,把他干掉。
    但是,事实真相如何,或许只有老朱自己知道了。
    人们只知道,这些年,胡惟庸案,已经成了一个人人谈之色变的禁忌。
    老朱打着这个理由,杀了太多的人。
    仿佛只要他想杀人,把人揪出来,牵扯到胡惟庸案上就行。
    所以,哪怕是朱标和朱棣,也从来不会谈论这件事情。
    而朱寿现在说,李善长会因为胡惟庸案死,他们第一时间就有点相信了。
    容不得他们不相信,这个案子,实在是太凶残了。
    老朱却不以为然。
    在胡惟庸案上,他杀的每一个人,都罪有应得,问心无愧。
    很快,老朱就轻笑道:“胡惟庸已经死了八年,你为什么说,李善长会因为此案被杀?”
    “当初,皇帝看在李善长的面子上,免了李存义一死。但是,李善长却没有心存感激,连句感谢的话都没说。爷爷,你就说,按照洪武皇帝那个小心眼的性子,他心里能痛快么?”
    老朱瞪了朱寿一眼。
    混账,怎么跟爷爷说话呢?
    虽然心里有些不爽,但老朱还是承认,朱寿说的很对。
    当初他饶了李存义一家老小,李善长却没有丝毫表示。
    从这件事情上,老朱就知道,李善长膨胀了。
    之前有很多官员,都曾弹劾过李善长贪贿弄权,无所畏忌。
    只不过,老朱信任李善长,并没有在意。
    大明立国之初,老朱是真的把李善长当做最信重的臣子看待的。
    老朱还将自己的长女嫁给了李善长的儿子。
    李善长是诸多臣子之中,第一个被皇帝赐婚的。
    按理来说,有如此荣耀,李善长总应该心存感激。
    这些年,老朱杀了不知道多少功臣,但是对李善长一如既往。
    老朱总觉得,就算李善长是块石头,也该被自己焐热了。
    李存义案发之后,老朱下令让锦衣卫严密监察李善长。
    不查不要紧,这一查,却让老朱触目惊心。
    贪赃枉法,收取贿赂,对群臣无礼……
    这些罪名,居然都是真的!
    这人都坏到这种地步了,还让老朱怎么相信他?
    所以,朱寿说的没错,现在老朱已经对李善长动了杀心。
    不过皇帝杀人,不是下个命令就行。
    尤其是杀李善长这样位极人臣的人,更是需要谨慎。
    就好比过年杀猪,必须要有好处有目的。
    不然,也对不起李善长这么多年的嚣张不是?
    但寿儿是为什么会知道,两年之后就会出现杀李善长的好时机?
    老朱对这个,最为好奇。
    朱寿微微一笑,接着说道:“爷爷,皇帝起家,靠的是淮西集团的势力。这些年来,淮西集团的力量已经遍布朝堂。你说,皇帝会对这种情况放心吗?”
    老朱摇了摇头。
    朱寿所说的这些事情,确实是他的一块心病。
    “所以,这些年来,皇帝才不断的杀出自淮西集团的功臣。但是,照我看,皇帝的手还是太软了,这些年杀的还是不够多!”
    “寿儿,不得胡说!”
    朱标脸色大变,低喝一声。
    朱寿摊了摊手。
    他这么说,不是因为他是一个嗜杀之人。
    历史证明,这个时候,老朱的格局确实还没有打开。
    大明立国,老朱封赏功臣,一口气封了6个公爵,还有28个侯爵。
    这三十四个人里面,称得上得到善终的,只有四人。
    因为,他们都属于淮西集团。
    任何朝代,只要有官员抱团的现象,对于皇帝来说,都是心腹大患。
    老朱虽然靠着淮系集团起家,但绝对不能容忍淮西集团继续做大。
    他很清楚,自己在的时候,还能够压制住这些人。
    如果自己死了,朱标上位,肯定压不住这些老臣。
    他活着的时候,这些人就不太安分,胡惟庸一个宰相都敢密谋造反,那些手握兵权的大将呢?
    谁能保证他们就没有异样的心思。
    所以,这些年,老朱一直在清除着淮系集团的势力。
    培养蓝玉、沐英等年轻的将领,就是为了朱标准备班底。
    而且,蓝玉同样出身于淮西集团。
    他和朱标关系紧密,是不折不扣的太子党。
    而太子党和老一辈的淮西集团的人,天然有利益冲突。
    李善长,就是淮西集团的领袖人物。
    不杀掉李善长,老朱心中难安。
    更何况,这个老东西,本来就有取死之道!
    老朱好笑地问道:“你觉得,皇帝杀人还不够狠?”
    “当然了,爷爷,开国之初的34个勋贵,你不觉得太多了吗?”
    朱寿可不是胡说,实际上老朱做的可比他说的要狠多了。
    光是胡惟庸一案,就死了一个公爵,还有二十二个侯爵。
    两年后,就是本案的一个大爆发时期。
    此后,老朱生生杀得人头滚滚,整个应天府血腥味冲天。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