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闭嘴!”高大的汉子瞪了眼过去,“再说这等话,别怪我收拾你!”
瘦弱青年嘴里还在嘟囔,外间却有人喊了几声。
片刻后,七八人挤了进来,将不大的木屋挤得满满当当。
“这位是朱固兄弟。”一位中年人向沈束介绍道:“原是天津三卫,天津告破之后才南下的。”
朱固朝着沈束行了一礼,“拜见梅冈先生。”
廉钟还没如何,沈束却是眯了眯眼,自己的身份并不是什么秘密,前两批流民中也有人知道,但此人昨日才抵达舟山,今日就知道了,而且很确定自己的身份。
相互介绍之后,沈束心里更是有些警惕,屋内的四五个青壮有的是朱固的堂弟,有的是朱固的表弟。
虽然不知道真假,但身边有这么多青壮,朱固才能在流民中有不小的影响力。
中年人笑着说:“朱固的姑姑是我的嫂子。”
这位中年人名叫柴运,东昌府人氏,乃是当地大户,去岁被鞑靼破家,只能带着全家老小东逃至莱州、登州。
沈束笑着寒暄了一阵儿,心里算了算,柴家二三十人,青壮大半数,与柴家有姻亲关系的朱固身边也有十多个青壮。
是个麻烦啊。
寒暄了一阵儿后,沈束才说起正事,“想必你们也知道了,接下来一段时日,你们要自行修建居所。”
“会有专门的匠人指点,砖石、木材都会给你们备齐,折算成银钱,日后从你们的月钱中慢慢扣除。”
“舟山乃是海中岛屿,再过两个月,常有暴风大雨,木屋是扛不住的,所以要尽快成屋。”
“月钱?”柴运呃了声,“我们也有月钱吗?”
“做事的,自然有月钱。”沈束笑吟吟道:“可以去作坊作工,可以去海边煮盐,也能开耕田地,甚至可以喂养猪鸡鸭,虽然不多,但都有份月钱。”
“此外,不管是建屋还是去码头搬运货物,挖掘河道等等,都算是作工,虽然没有月钱,但都能吃饱。”
朱固脸上没什么表情,但身边两个青年都有些不忿之色,开玩笑啊,我们跑到浙江来,难道是来作这等事的?
去海边煮盐,这是把我们当成灶户了啊!
顿了顿,沈束看了眼屋外的几个女眷,轻声说:“此外女眷也能去作坊做工,这个作坊乃是特地新设的,无青壮在内。”
也是没辙啊,女人能做的不多,挖掘河道、搬运货物、修屋建宅她们大半都做不了,而养猪养鸡鸭用不了那么多人,所以才会设个容女人作工的作坊。
陈锐希望能压榨出每个人的价值……总不能让自己白白养着吧?
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柴运看了眼朱固,笑着说:“朱兄弟原是卫所兵,武艺非凡,不知道可否入军?”
沈束咳嗽两声,一旁的廉钟上前一步,“定海中所今年募兵名额已经满了,你们想入军,至少要等到明年。”
所谓名额满了那是扯淡,真正的原因是需要这些流民在舟山扎下根。
至少要等他们亲手搭建了宅子……有一定的沉没成本之后,陈锐才会考虑在其中募兵,以保证他们对舟山的向心力。
沈束仔细的观察众人的神色,笑着说:“倒是有个路子,能赚些银钱。”
“先生请说。”朱固扫了扫边上的几个伴当。
“淮河决堤,两淮盐场产量锐减,舟山自行煮盐。”沈束轻声道:“如今东南盐荒,若是私下售盐,得利丰厚。”
“若是走这条路,不仅能拿一份月钱,而且售卖的银钱中也能分成。”
“这算是卖私盐吧?”柴运嘴巴都歪了。
“算是私盐。”沈束也不否认,“但适才说了,东南盐荒,就算被发现,也无大碍。”
屋内沉默下来了,好一会儿之后瘦弱青年突然问道:“如果我们不留在定海中所呢?”
“报备一声,即可离开舟山。”廉钟冷声道:“但若要离开,一户皆走。”
柴运嘴角动了动,与朱固对视了眼,昨日抵达舟山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登记造册。
没有人是傻瓜,朱固能带着家人从天津一路逃到登州,更是个聪明人,他和柴运都猜得到,迁居舟山之后,很可能会被打散。
所以,柴运和朱固都与家人登记为一户。
也就是说,柴运与将近三十个族人登记为一户,而朱固与十多个家人姻亲以及青壮登记为一户。
而定海中所的态度是,你不想留下,可以,那就全部滚蛋。
沈束笑着说:“适才提及,两个月后,东南沿海常有暴雨大风,还是暂且留下,先行建屋吧。”
“先生说的是。”朱固也笑了,“我等被迫离乡背井,幸有定海中所收留,供给饮食居所,并无离去之意。”
沈束打了个哈哈,又聊了几句后起身告辞。
柴运追出了门外,“敢问先生,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