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轰然倒落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局。有一次,一个小哥布林抢过我的笔,飞快地画了一幅图:一群身影手拉着手,围着一团火焰跳舞,天上星辰排列成“我们活着”四个字。
    我问他:“这发生过吗?”
    他摇头:“还没。”
    我笑了。这才是真正的叙事??不仅是记录过去,更是预言未来。
    某日清晨,我发现营地外多了一个人影。她披着褪色红袍,肩扛画轴,脸上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却是情诗咕噜无疑。
    “你怎么找到这里的?”我问。
    她展开画轴,上面竟是一幅动态景象:雪地中延伸出无数细线,每一条都标注着一句台词、一个名字、一段旋律,最终汇聚成我所在的坐标。
    “这不是地图。”她说,“是共鸣图谱。当一个故事足够强大,它会扰动现实的织网。我能‘看见’它的波纹。”
    她坐下,取出干粮,一边嚼一边说:“南方已经变了。精灵王庭颁布新令,承认‘民间叙事体’具有法律效力。一起土地纠纷案,双方不用证物,只用各自讲述祖先迁徙的故事,由长老团评判哪一则更具‘存在重量’。结果胜诉的,是一个连字都不会写的老太太,因为她讲得让所有人都哭了。”
    我点头:“情感成了度量衡。”
    “不止。”她眼神发亮,“西部山脉出现了‘自发文本’现象。岩石自动裂开,显露出从未被人刻写的铭文;溪流冲刷鹅卵石,形成连贯诗句;甚至有暴风雪过后,整片平原积雪构成一幅巨型叙事壁画……科学家说这是自然异象,但我们知道??是世界在替我们写。”
    沉默良久,我轻声问:“你觉得……我会彻底想起来吗?”
    她凝视我,目光穿透岁月:“也许不会。但有没有记忆,还重要吗?你写的每一个字,都在重建那个你曾失去的世界。而这个世界,比原来的更自由。”
    当晚,我又做了梦。
    这次我站在一片无垠草原上,天空布满旋转的文字星河。下方,千万个身影在行走、交谈、书写、歌唱。他们中有哥布林、人类、精灵、矮人,甚至还有早已灭绝的种族。每个人手中都握着一支笔,或炭条,或树枝,或指甲,或鲜血。他们在地上、墙上、皮肤上、空气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篇章。
    忽然,所有声音停止。
    他们同时抬头,望向我。
    然后,齐声诵读:
    “很久以前,在一片被诅咒的森林里,有一群不被期待的生物……”
    我泪流满面。
    醒来时,东方初升的太阳正照在笔尖上,折射出七彩光芒。我起身,走向冰原中央最高的岩柱。在那里,我用尽全身力气,将那支由骸骨制成的笔深深插入岩石裂缝。
    它不会再移动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终结。
    风吹过笔杆,发出呜咽般的声响,像是最后一声叹息,又像第一缕序曲。
    我转身离去,脚步坚定。身后,第一片雪花落在笔顶,随即融化,化作一滴水珠,顺着岩壁缓缓滑下,像一行无人书写的句号。
    七日后,我在一处温泉绿洲歇脚。几位游牧哥布林递给我一本粗糙装订的小册子,说是从南边传来的“最新经典”。
    封面写着:《遗忘者的归来:第七叙述者纪事》。
    翻开第一页,赫然是我曾在木屋石板上写下的那段话:
    “当最后一个读者合上书页,故事并未终结。它只是潜入地下,化作暗流,等待下一个倾听者弯腰掬饮……”
    但接下来的内容,全是我不曾写过的。
    有说我如何以歌声唤醒沉睡的山脉,如何用眼泪浇灌枯竭的泉眼,如何在月圆之夜召集亡魂共演一部未完成的戏剧。最离奇的一章写道:我其实从未登塔,所谓“放弃叙述权”只是集体幻觉,真正牺牲的是全体哥布林自愿抹去对我的记忆,以此换取世界的松绑。
    我笑着合上书:“这些都是假的。”
    送书的小哥布林认真地说:“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相信它。而且……”他顿了顿,“你不是也在写我们没做过的事吗?”
    我哑然。
    是啊,我写的也未必真实。可只要有人相信,它就有了重量;只要有人因此流泪或欢笑,它就有了生命。
    数日后,我途经一座新建的学堂。门口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一句话: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作者。”**
    教室里,孩子们正用彩色矿石粉在陶板上练习造句。一个老师模样的老哥布林踱步巡视,突然停下,指着一个学生的作业大声朗读:
    “从前有个作者,他太想控制一切,于是世界崩塌了。后来来了个失忆的人,他什么都不懂,却教会大家怎么活下去。”
    全班哄笑。
    那学生站起来,怯生生地说:“这是我编的……不算作业。”
    老教师拍拍他肩膀:“这比任何标准答案都更接近真理。”
    我悄悄离开,心中却无比安宁。
    原来我不是火种,我只是火柴。擦亮一瞬间,照亮了别人手中的灯。
    一年之后,我回到雪山脚下的村庄。木屋依旧,炉火未熄,守忆者的老哥布林已安然离世,据说是在睡梦中微笑而去。他的独眼闭上前最后看到的画面,是我当年留下的一页残稿,上面写着:“欢迎回家,尽管你已不知家为何物。”
    如今,那页纸被供奉在村中心的祭坛上,周围堆满了各地寄来的信件、图画、手工艺品。每一件都写着同一句话的不同变体:“因为你写了,所以我存在。”
    我在旧居住了下来,重新坐在石台前。不同的是,现在常有年轻人来找我讨论写作技巧,或是请我修改他们的初稿。我不再自称“叙述者”,也不再试图还原过去的旅程。我只是作为一个年长的同行者,提醒他们:不要怕写错,不要怕没人看,不要怕被遗忘。
    因为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愿意蹲在雪地里,用树枝写下第一个名字,故事就不会结束。
    某个雪夜,我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本书。
    封面空白,内页却写满了千万人的声音。有人读我,我就存在;没人读我,我就静静躺着,等待春风掀开第一页。
    醒来时,窗外飘着细雪,一如初来此地那天。
    我提笔,在日记本上写下最后一行:
    “我不记得我是谁,但这没关系。
    这个世界记得就够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