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3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东平府的夏税,可已收缴完毕?”
    这次使者没沉默:“西门知州本就免了三州一府过半赋税,收缴上来的税粮不多,刚装满五个粮仓,不巧又全被大火烧毁。”
    “今年夏税的税粮,必是交不上了。至于以银钱抵交的税银,亦是不多,约莫四万两白银,不日就将送达。”
    四万两白银,甚至只是当初西门大官人给蔡京生辰纲的一半,放到现在,西门卿指缝里漏一点都不止这个数。
    使者终于开口,朝臣却全都哑口了。
    五个粮仓失火,背后真相如何大家心知肚明,西门卿还肯交四万两白银的税银,已经是表态——不打算撕破脸,而糊弄的面子。
    双方一时沉默下来。
    直到赵佶开口:“使者既已将信送到,便已经达成使命,且回去复命罢。”
    使者从善如流,当即告退出殿。
    赵佶退了朝,喊上蔡京等几个亲信宠臣,移步商议。
    ……
    西门卿在书信中说了些什么,又提出了什么要求,外人不得而知。
    赵佶君臣间商议了些什么,外人也不得而知。
    但最终的结果是,东京皇城里颁出圣旨,大意是:
    西门卿率盐军围剿十万方腊反军有功,为官抚民政绩斐然,晋职范阳节度使。
    而后童贯大军终得北撤回京,西逃巴蜀的方腊十万残部,交由盐军围剿。
    盐军再往巴蜀增兵七千,盐军一万五千的水、步、马三军,在巴蜀之地与方腊十万残部对阵。
    得以抽身北撤的朝廷大军,再度出兵北上,列阵宋辽边境。
    而在此之前,金兵已经打响与辽国的灭国战争,结束了宁江州战役,并在秋高气爽时节,于出河店大捷。
    作者有话说:
    【闺蜜监督日更day8】
    第132章范阳节度使
    ◎西门大官人升官了◎
    历史是客观的,即使进程被加快,但好像还是沿着固定的历史线,在往前推进。
    本来会发生的事,即使按了快进键,也照样发生着。
    对此,小名系统给出解释:[历史是客观的、宏大的,即使有蝴蝶效应,衍生出另一个平行世界,却也不足以推动历史线远离太多。]
    [玄幻一点解释就是,世界意识会纠偏拨正。]
    对此,西门卿给出了他的回应:[尽管如此,也要竭力推动现实,令固定的命运线偏移。]
    [避开前方的深渊天坑,不能叫亿万中原百姓拿性命、拿后代苦难,去填坑。]
    西门卿向来心之所行,也是因此,他才因势利导、顺水推舟,向东京皇城的赵佶君臣提出,达成协议——
    请刑部核准,处决十二个粮仓纵火犯。
    请皇帝下旨,令盐军讨缴西逃巴蜀的方腊十万残部。
    换言之,盐军不追究五大粮仓失火的背后真凶,但要允许盐军入巴蜀守卫制糖厂。
    作为诚意,盐军会接手讨缴西逃的方腊残部。
    对西门卿提出的交易,在赵佶看过书信与宠臣商议时,先前提出过让盐军和梁山泊宋江互相消耗毒计的侯蒙,大为推崇:
    “……盐军或从纵火者口中审出了一些‘妄言’,或没有审出,然而只要西门知州认定背后主谋出自东京,就或将寒心失望。
    今次若不遂他愿,恐会‘逼反’盐军。”
    “方腊之祸为祸甚巨,若西门卿与大宋离心,恐又是一场方腊之祸。”
    “幸遇方腊此时西逃巴蜀,而盐军有那个占据大宋七八成砂糖出产的糖厂在巴蜀,方腊入了巴蜀后,多半会丢了那聚宝盆般制糖厂。”
    “西门卿不会坐失糖厂,必要派盐军入巴蜀护卫,然巴蜀孤悬西南,盐军入蜀必须朝廷同意借道。如此这般,那西门知州才做此交易。”
    ——顾及君臣脸面,没有戳破的是,盐军入巴蜀的两路共八千的先头部队,已经出发了。朝廷也没提前同意啊。
    “此次朝廷不同意,有粮仓失火在先,西门知州又坐失糖厂,则盐军必将掀起下一场方腊之祸。”
    候蒙再次陈明利弊要害。
    “若朝廷同意西门卿的交易,反而利处众多。
    河东盐军分兵入蜀,战力大减,对东京威胁亦是大减,此为其一。
    其二,接手讨缴方腊十万残部,朝廷大军可尽早北归,履行‘海上之盟’,早日收复燕云。”
    “其三,先前梁山泊宋江无用,未能削弱盐军,此次遇上狗入穷巷的穷寇方腊,盐军焉能再次全身而退?”
    赵佶也倾向于同意西门卿的交易。
    不仅思及侯蒙论述的诸般考量,更叫他担忧的是,西门卿在亲笔信中的措辞严厉。
    恐怕一个不小心,激怒了西门卿,盐军或将西进东京,威胁皇城。
    方腊再气势汹汹,也远在东南,盐军就在河东,卧榻之旁,一个不慎就将噬主。
    不若允了他去,叫盐军分兵削弱,又与方腊去狗咬狗。
    赵佶实则怯懦,偏又不想堕了圣威:“侯卿言之有理,然盐军如愿,未免猖狂得志。”
    这时大学士蔡攸献策:“既西门知州依旧忠心朝廷,遇有功之时,便当加官进爵以犒赏,如此方可不叫忠臣寒心。”
    “不若给西门卿加官罢,就加……范阳节度使。”
    ……
    收到东京皇城颁下的圣旨,西门卿如愿以偿了,却又难免失望。
    吴用和朱武尽入巴蜀,陈喻义总领棣州、齐州民政,身边就只剩儿子西门辰。
    西门卿又听了西门辰建议,把‘成长体’的梦溪先生李纲调来身边。
    对于东京的旨意,李纲心绪复杂更胜西门卿。
    “范阳节度使……”
    李纲尚且不能毫无心理障碍地,站在盐军一方,替西门卿分析东京君臣的恶毒算计。
    但西门卿又岂会不懂?只是先来考校一番儿子:
    “辰儿,你觉得为父加官范阳节度使,此事如何看待?”
    西门辰是基因丸蕴养激发过的聪慧,过目不忘,汲取知识迅速。
    虽然离年满五岁还有小半年,却已经相比年满十八的学子翘楚,都更博学聪慧了。
    “大宋并无范阳节度使的官职编制。”西门辰摆出事实,分析道,“要提起此官职,首先想到便是终结盛唐的‘安史之乱’的元凶之一:安禄山,他便是范阳节度使!”
    “先不论东京皇帝和朝臣们,有无借安禄山,暗诫父亲之意。”
    西门辰深知他父亲必不会介意这一层深意,也就心平气和地继续分析:
    “前朝改幽州为范阳郡,置节度使,初治涿州、后治幽州,初辖幽、蓟、妫、檀、易、定、恒、莫、沧州等九州。
    极盛时,整个河北北部、幽州一带、经渤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