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安南王子遇害事件》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学子居住的地方,条件相对简陋不少,还需要重新打扫。
    安南护卫进进出出,脸色都不好看,众人则纷纷出来围观,窃窃私语间,对于安南王子印象都很不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章《安南王子遇害事件》(第2/2页)
    “如此甚好,大家相安无事,省去麻烦!”
    海玥都笑着对着弟弟海瑞说了一句。
    甭管是不是表里如一,对方至少真的愿意让步。
    井水不犯河水。
    不过事实证明,搬去号房,不代表双方并无接触。
    接下来的几日,每每在书院遇见,黎维宁总是凑过来闲聊,态度越来越亲热:
    “若蒙不弃,请称呼小王的表字‘怀德’,小王也能称海小相公一声‘十三郎’?”
    “咱俩还没那么熟,黎正使也不必屈尊纡贵……”
    “怎是屈尊纡贵呢,所谓王子也不过是大明外藩的王室宗族,十三郎来日金榜题名,前程定然远大!”
    “承怀德兄吉言!”
    “贵地也有一座五指山吧,小王还曾畅想过,那位齐天大圣是否曾经压在山下,等待取经人解救?”
    “确有此山,你来我海南不久,对于这里的地理却很了解?”
    “哈!西游是我大爱嘛……尤其是悟空!三打白骨精那里,实在委屈他了,我最难受的是悟空欲拜唐僧,唐僧不受,悟空变出分身,拜了一拜,这才离去!哼!唐僧肉眼凡胎,辨不清真伪,宝象国该有此难!”
    “莫激动……莫激动……”
    “说起来,悟空还会娶金鼎公主为妻么?以前的悟空,是为了妻子,才大闹天宫,现在是全改了?”
    “你还看过元杂剧?”
    “哈!是看过……但我更喜十三郎的新版!悟空是个异类,又有那般通天彻地的本领,哪怕曾经大闹天宫,也在观音点化下求取真经,最后是不是也成了佛,得了正果?”
    ……
    面对这么一位几乎能把前三十回倒背如流的书友,海玥作为本就喜爱西游的人来说,倒是渐渐聊了起来,尤其是提到元杂剧和百回本的差异。
    西天取经的演义故事,早在宋朝就已经诞生,戏曲杂剧的方式,更是将唐僧师徒的冒险传奇带入了千家万户,为百姓所熟知。
    而在如今的明朝中期,人们普遍印象里的西天取经,是元杂剧的版本,唐僧为绝对的主角,智勇双全,西行路上全是这位圣僧在化险为夷,顺带教化几个徒弟。
    至于孙悟空,则号“通天大圣”,有正牌夫人金鼎国公主娇姿,被猴王摄在了花果山紫云罗洞中,那公主不得见父母之面,常常唉声叹气,悟空为了哄她,盗了仙衣仙帽,仙桃仙酒,大闹天宫,后来被观音菩萨降服。
    等到了明朝后期大规模出版的百回本西游记里,唐僧和孙悟空的位置互换了,改动可谓大胆,不符合历史原型,但整体的精彩程度,远远超过元杂剧版本。
    “同人”强过了“原著”。
    黎维宁连元杂剧的剧情都信手拈来,确实是真爱。
    海玥也聊了些后续内容,让黎维宁极为激动。
    当然催更依旧是无用的。
    黎维宁伤感之余,化悲愤为酒量,接连宴请,赴宴的学子也越来越多。
    “设宴豪饮,通宵达旦,这位安南王子倒是真海量,山岚酒外地人都喝不惯,他却能拼酒,把大伙儿都灌醉……”
    这日清晨,海玥起身洗漱,闻着衣衫上留下的酒气,不禁有些嘀咕。
    语气里没什么厌烦,只是有些感慨。
    相处了这些时日,他也看得出来,黎维宁并非两面三刀的伪君子,人真的挺不错,脾气温和,谦逊有礼。
    但恰恰如此,此人并非合格的安南使节。
    所以这份感慨,首先对着水深火热的安南百姓。
    如果他们知道,自家赖以为希望的使节团,在大明的土地上与一群地方学子谈笑风生,丝毫不关心国内战火处处的惨状,不知会是什么感受?
    同样的感慨,也对着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大明百姓。
    现在是嘉靖九年,年轻的嘉靖帝正准备励精图治,虽说封建王朝所有的改革,都是以强化中央集权和增加财政收入,最终巩固皇权的统治为目的,但底层百姓确实也能分到部分福利,改善一下生活。
    可惜嘉靖没能坚持下去,大明发展到这个阶段,弊端又太多,待得南倭北虏上演,家家皆净的大明子民,又比起安南好到哪里去?
    ‘有时候知道历史走向,也是一种无力!’
    ‘当一位侠客……呵!往后的天下,侠在何处?’
    ‘至于科举,污浊的官场,我又能走多远?’
    或许是带着宿醉未醒的酒意,此时此刻的海玥,难免有些多愁善感,摇了摇头,伸向靠在床边的长棍,准备出去晨练一番。
    “啊——!!”
    突然间,外面传来一道凄厉的尖叫。
    海玥第一时间探手,拿起武器,走了出去,还未到学舍的大门,就见弟弟海瑞迎面奔来:“哥!出大事了!黎正使……遇害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