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差事,所以做得严谨,以丹卿的眼光,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只是将那表格递给曹寅道:“你回去叫人将这表格誊抄一遍,以后每日填好当天的进展后叫人送来给我们看就行。”
曹寅双手接过那几张纸,然后恭敬的告退。
刚出了院子,还没来得及好好散散汗,他就又被康熙传召过去了。
康熙原本让曹寅来教公主们看账本,也是抱着看曹寅笑话的心态,本等着他求饶,没想到他竟然这么快就出来了。
康熙翻看着曹寅带过来的表格,觉得有点意思。
这表格乍一看好像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不过是将账本上的事项重新誊抄了一遍,但再横竖一对比,又发现这样记账确实比原先的账本更清晰明了。
若说有什么不便的地方,那便是用了好大一张纸。
毕竟要用毛笔写字,不可能写的像现代硬笔那般小,所以丹卿在画格子的时候就留足的地方,故而这张表格的“占地面积”着实不小,摊开来几乎铺满半个书案。
这就意味着这表格平时只能折起来或者卷起来存放,不如账册那般既便携又查看方便。
虽说这表格目前看起来还不算那么实用吧,但它出自两个小公主之手,就已经足够惊艳了。
“梁九功,去赏两个公主。”
康熙龙颜大悦,然后又指着那表格道,“叫人去裱起来挂在墙上,每日填写好叫公主们来看!”
宣纸薄脆不易保存,但若是像画作一般装裱起来,就不会轻易损坏了。
这可是他闺女们第一次做事交的“作业”,非常值得留存下来。
于是康熙的临时书房背景墙就从之前的朝拜图变成了记载赈灾事宜的硕大表格,往来的众臣都会好奇的问一句,在得知是公主们做的,不免都要上两句。
等到几日之后赈灾粮陆续运到之时,两位公主仁善聪慧的名声,已经传遍了整个五台山。
对此,大公主觉得有些羞愧。
外面都将她跟丹卿的功劳并肩而论,甚至因为她更长些,便以为是这件事是她主导的,可只有她和丹卿知道,其实从头到尾,都是丹卿的主意,她只是跟着做罢了。
大公主不想贪功,便悄摸摸的去问太皇太后该如何说明这一切,太皇太后听罢后笑了。
“傻姑娘,你妹妹若是要争这个功,当初干脆自己去做,不要带着你就是了啊,”
太皇太后含笑道,“她既然事事都带上你,就是想让你一起领这个功劳,而你愿意拿银子出来赈灾,也一直帮着处理事务,这份功劳本就是你的,又为何这般忐忑?”
大公主还是纠结:“我是帮了忙,但主要还是四妹妹的功劳,如今外面传的离谱,竟成了我的主意,我若冒领,还有何脸面面对四妹妹?”
太皇太后干脆直接叫人将丹卿请来,让她们姐妹两个当面“对峙”。
丹卿听了大公主的纠结后,也是笑了。
“大姐姐你也太多心了,外面愿意怎么传就怎么传呗,左右咱们本就只想救济百姓,并不是冲着什么好名声去的,“
丹卿要比大公主洒脱许多,“再说了,我才多大,如今这好名声给你不是更有用吗?”
大公主今年已经十三岁了,到了可以开始相看的年纪。
虽说都知道她要嫁去科尔沁,但嫁给谁目前还没定下来。
若是大公主能有个仁善聪慧的好名声,那科尔沁部自然也会更加重视她。
估计康熙也是这么想的,不然也不会纵着底下的人这么传话。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大公主还是会觉得有些亏欠的丹卿,之后对丹卿更是愈发的体贴了。
丹卿如今也觉得大公主秉性不坏,是个好姑娘,愿意与她多亲近,姐妹两个每日黏在一起同进同出,就连常宁见了都觉得酸。
“皇上,您能不能管管您闺女?”
常宁气鼓鼓的坐在康熙的书房里,“我从京城过来,就想跟大公主多说说话,可四公主一直都杵在那儿!”
康熙挑眉:“是丹卿不愿意回避?”
常宁更气:“是大公主不让四公主走,还拉着她挑我带来的礼物!那些可都是我亲自精挑细选出来的!”
康熙:………………
敢情是你管不了你闺女,就来为难朕?
朕的闺女白得好东西,朕为啥要管!
康熙懒得搭理常宁,只叫他要是闲得慌就去山下帮着赈灾。
正巧丹卿和大公主携手而来,试探着问康熙,她们能不能去看看赈灾的情况。
太皇太后要在五台山上住足四十九天,如今还有余,康熙琢磨了一下,觉得拘着闺女们在这禅院里也没意思,干脆就叫常宁陪着她们一起下山。
正好行宫附近就有粥棚,公主们可以回到行宫里去住,倒也方便。
康熙派人问过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也同意了,于是宫女们便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