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出发,又一道难关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部队里面来的人,就是干杂活的,这谁看不出来?
    可干杂活这种事,就把全连唯一的三级士官派过来,可能嘛?
    再看看资料上。
    这人一年到头,不是带新兵,就是带两年兵,要不就是休假,基本没怎么在自己连队里面呆过。
    这不明摆着是连里故意安排,要不谁愿意把好兵往外推啊。
    接连看了几份资料,陈默揉了揉太阳穴,没打算继续看了。
    因为第一批安排过来的,不光高肃锋,其他人也多少都带点问题。
    陈默吐槽归吐槽,他也不觉得有啥毛病,毕竟不是所有单位,都能看到士官培训基地的好处。
    或者说不是所有好处,都能落实到该单位管理者的身上。
    野战军内部单位挖人有个规则,如果对方单位同意,那你挖走没毛病,如果对方单位不同意,你所在的单位足够厉害,可以去上级拿调令,强行挖走。
    但前提是,强挖这事必须摆在台面,跟人家所在单位的主官说清楚。
    只要把话说明白,那就是摆到明面上,各凭本事。
    否则的话,别人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好兵,被人暗戳戳的给弄走,这和不经过父母同意,拉人家姑娘私奔有什么区别?
    都能整成生死大仇了。
    像电视剧里演的那种特种兵选拔,基层连队上赶着把好兵送去,那都纯属扯淡。
    现实当中,各单位为了好兵,急头白脸拍桌子摔椅子,脑子都快打出屎的情况都不少见。
    好兵是什么?
    是基层连队士兵的标杆,是信仰。
    尖子兵流失,会产生连锁反应,导致整个连队战斗力拉垮,最后全团都会受到影响。
    理解这些,就理解高肃锋一年到头,在连里呆不到四个月,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了。
    现在培训基地还没正式招收士官,就已经出现这种情况。
    不难想象。
    以后这个士官基地的干部和教员,绝对是各学院趋之若鹜的香饽饽集中点,因为信息化的噱头足够大。
    前景足够辽阔。
    而相应的,需要培训的士官,却很难真正招收到需要的人才。
    一个搞不好,最终的实验还是会失败。
    毕竟,实验时需要打仗,需要冲锋陷阵的不是教员,也不是教务的人,而是过来接受培训的战士。
    陈默看完资料,他觉得有必要去跟罗主任说说相关的问题。
    倒不是怕罗耀武想不到这点,人家师级参谋长出身,对基层的事情,恐怕没人比他更清楚。
    但人家清楚是人家的事。
    自己去提就是自己的功啊。
    但也不着急,现在车上人多,陈默打算到了基地之后再谈谈这事。
    看着窗外车辆还在半路上行驶,他拆开一部分课题,认真观看了一下。
    装甲与通讯的课题,没什么意外,大多都是围绕库尔斯会战时,汉斯国装甲部队携行补给,与突击结合方式的保障特点分析。
    还有二战时,坦克大会战方面的种种特点分析。
    除此之外,这个专业也没什么可学习的了。
    毕竟,重装部队九十年代初才出现,本身接触也没多少年,自家没有像样的战役去进行研究。
    可不得一直往前推,去研究以前国外的战役,用来补充自己的缺点。
    昨天晚上,罗主任说会打仗的没几个,这话不是危言耸听。
    确实没几个。
    单单是眼光和经验方面,局限性就太大了,这还是处在第一次海湾战争,已经爆发的前提下。
    若是没有爆发。
    这种研究装甲作战的课题,怕是还要更加滞后,连军事学院的课题都在研究这些。
    可想而知,装甲单位基层里面,有关步坦,炮坦,空坦动态以及静态作战协同的必修科目,有几个单位目前能做到?
    不经历这些,那些装甲单位,充其量也只是装备重装的摩托化单位而已。
    发挥不出装甲部队的威力。
    事实上,世纪末这段时期,野战军的机械化程度大概在60%。
    这只是装备方面的统计,并非应用。
    若是只论应用的话,全军只有10个甲种集团军,才能做到有模有样的机械化,另外10个乙种集团军,充其量就只是摩托化。
    没办法啊,大时代如此,国家闷头发展。
    很多训练所用的油料,弹药,装备保障等等方面,就是差远了。
    “都准备一下,马上下车了。”
    陈默正看着手中的课题入迷时,大巴前方突然传出声音。
    到地方了。
    陈默急忙收起手中的文件,他拉开窗帘,看着外面用红砖砌成的围墙,连水泥都还没刷,墙体绵延数百米,一眼望不到头。
    由于车身高度有限,加上距离的远,他看不到基地内的陈设。
    不过,里面新挂的国旗正迎风招展,红得耀眼,也红得夺目。
    这就是士官培训基地啊。
    陈默快速收拾东西,准备排队下车。
    盼了这么久的基地,终于是来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