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03章给空军用(第1/2页)
差点被他们给带进去。
今天这个局面让陈涛感到无比困惑。
又是审查,又是封存。
结果来的都是技术性官员,语气还都很和蔼。
你说我要犯了错,你给我来个痛快的。
你这唱红脸唱白脸的谁受得了?
可郑宇智依然没有说明来意,只是提出了要去库存车间看看的请求。
陈涛哪儿敢说什么,只能带着他们来到车间。
卫光厂区的面积很大,需要搭乘园内摆渡车才能到达。
因为审查的关系,今天工厂接近停摆,工人们一大半都没上班,所以不是很忙的样子。
但一路看下来。
专家们可以确定,卫光的产能不是开玩笑的。
每一台机器都磨得锃光瓦亮,一尘不染。
这肯定是二十四小时连轴转的结果。
但郑宇智注意到,眼前这间车间和之前的都不太一样。
设备上布满了厚厚的尘土,厂房也有些老旧。
像是好几年不转动的样子。
陈涛也看出了大家的疑惑。
拍拍设备上的尘土,感慨道。
“这是我爹当年在小日子那里买来的设备。”
“其实就是东丽淘汰的废品。”
“就这,东丽还不愿意卖。”
“最终我爹还是从非正常渠道买回来的,受尽了屈辱”
“附加条件是我们必须从东丽以超出市场好几倍的价格从他们那里买原丝。”
“我爹凭着这个设备,忍辱负重三年,终于搞出了t300的生产线。”
听到这话。
众人纷纷回头,看向自己来时的路。
大家都有些后悔。
在路过陈老爷子雕像的时候,没给他老人家鞠一躬。
搞实业,尤其是创新实业。
要的就是陈老爷子这种坚韧不拔的品格。
如果不是他老人家坚持搞创新,国内碳纤维的突破还得落后好几年。
放眼科研口,也是如此。
因为当年造不如买的观点影响,科研口大多数人的骨头还没有陈老爷子硬。
接着往前走。
大家又来到了一个较新的车间。
“这边是我们的T800预浸料的生产线。”
“在我们掌握了T300的研发之后,我爹就照猫画虎。”
“赚来的钱全部都砸到了这个上面。”
“慢慢提级研发,往上攻克技术。”
“我爹在这个过程中去世了,后来由我接棒。”
话说到这儿。
陈涛不由得感觉到一丝自豪。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
从0做到T800,包含了两代人的努力。
当年的低声下气,都不是黑历史。
这是他们来时的路。
不过。
转头看向那些鬓发斑白的专家们,陈涛还是忍住了没有装逼。
毕竟人家都是专业人士,吃过见过。
T800这样的成果,对他们来说应该不算什么。
“当然了,各位都是行业中的前辈。”
“我们这些搞民用的,也比不上诸位搞军用的。”
陈涛眉眼上挑,关切道。
“我说这话纯是好奇。”
“咱们国家最尖端的技术到什么水平了?”
诸位专家闻言,纷纷头颅低垂。
陈涛也是有点情商的。
能看到大家的表情。
估计是有保密的原因,人家不好明说。
“没事没事,就当我没问,保密条例这玩意儿我我懂。”
郑宇智只感觉自己脸上火辣辣的痛:“倒不是保密的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03章给空军用(第2/2页)
“怎么?”陈涛闻言一惊。“看这样子,你们不会是没有吧?”
“……”
沉默是最致命的。
郑宇智心里苦的一批。
心说陈总看着浓眉大眼的,但说话可难听了。
我们确实没有。
吴迪解释道:“T800我们也有,能小规模量产,但和贵厂相比,实在没法相提并论。”
目前军用口最好的货是T800,而且只能限量供应。
优先保证一些国家大型项目。
就这。
还是全国无数拔尖的科研所凑出来的结果。
反观人家卫光。
T800以下的生产线一搞就是七条。
一条产线的产量,估计就能满足目前的供货需求。
“不好意思哈,我刚才说话不是要故意划拉人,我不是那个意思。”
陈涛也有些内疚,更有点无语。
当年家里老爹还没过世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