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他们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对皇宫的地形了如指掌,知道哪些地方防守薄弱,哪些通道可以快速通过。
更让人震惊的是,一些本应保护皇帝的宫廷侍卫突然倒戈,与黑衣人里应外合,攻击自己的同僚。
“王护卫,你疯了吗?“一名忠心的侍卫震惊地看着突然对自己下手的同伴。
“哼,为了大业,只能对不住了。“那名叛变的侍卫冷笑着,手中的刀毫不留情地刺向对方。
皇宫内顿时陷入混乱。精美的宫殿在激战中被破坏,珍贵的摆设被打得粉碎,鲜血溅在白玉地面上,触目惊心。
皇帝的寝宫内,皇帝听到外面的喊杀声,脸色凝重。
“来人,外面发生了什么事?“他大声问道。
一名禁军冲进来,单膝跪地:“皇上,黑暗议会的死士攻进宫来了!他们的目标就是皇上您!“
皇帝虽然已经恢复健康,但毕竟年事已高,面对如此危局也感到力不从心:“楚将军呢?“
“楚将军正在外面指挥作战,但敌人太多了,而且有内应配合。“禁军汇报道。
就在这时,寝宫的门被踹开,十几名黑衣死士冲了进来。
“大胆!“几名贴身侍卫立即挡在皇帝面前。
但这些死士都是经过特殊训练的杀手,武功远超普通侍卫。几个回合下来,侍卫们就被打倒在地。
“皇帝老儿,你的死期到了!“为首的死士举刀直刺皇帝。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一道剑光闪过,那名死士的手臂被齐根斩断。
“想伤皇上,先过我这一关!“
来人正是太子李明轩。他不顾朝臣们的阻拦,带领一队忠心的护卫冲回了宫中。
“明轩!“皇帝看到儿子,既惊喜又担忧,“你怎么回来了?北方的军务...“
“儿臣怎能在父皇危难时独自离去?“李明轩挡在皇帝面前,长剑直指敌人,“就算背上不忠不孝的骂名,儿臣也要保护父皇!“
父子二人在危难中重聚,共同面对生死考验。
“杀!一个不留!“死士们见太子归来,更加疯狂地攻击。
李明轩武功不弱,加上护卫们的配合,一时间倒也能与敌人抗衡。但这些死士悍不畏死,即使身受重伤也要拼命攻击。
宫殿外,楚云飞正在指挥禁军作战。他的大刀上已经染满鲜血,身上也多处负伤,但依然坚持在一线指挥。
“兄弟们,坚持住!绝不能让这些王八蛋冲进去!“他大声鼓舞士气。
但敌人的攻势一波接一波,仿佛有源源不断的援兵。而且这些死士战斗经验丰富,配合默契,给禁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将军,我们的人已经伤亡过半了!“副将急切地汇报。
楚云飞看着倒在血泊中的士兵们,心如刀割。这些都是跟随他多年的老兄弟,如今却要为了保卫朝廷而死。
“传令下去,死守各个要道,绝不后退一步!“他咬牙下令。
就在这时,一名黑衣高手突然从侧翼杀出,手中长剑直刺楚云飞的后心。
楚云飞察觉到危险,急忙回身格挡,但动作稍慢了一步。长剑刺穿了他的肩膀,鲜血瞬间染红了战袍。
“将军!“副将大惊,急忙上前相救。
楚云飞忍住疼痛,反手一刀砍断了对方的兵器,然后一脚将其踹倒。
“小伤而已,不碍事!“他擦了擦嘴角的血迹,继续指挥作战。
但伤势还是影响了他的动作,而且失血过多让他的脸色变得苍白。
副将担忧地说:“将军,您先下去包扎一下伤口吧。“
“不行!“楚云飞坚决地摇头,“现在是关键时刻,我不能离开。一旦皇宫失守,整个大明江山就会落入奸人之手!“
他明白这场战斗的重要性。如果今夜败了,皇帝必死无疑,黑暗议会就会完全控制朝廷,到时候百姓将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正在激战的时候,宫殿深处又传来一阵更加激烈的厮杀声。显然,敌人已经突破了好几道防线,距离皇帝的寝宫越来越近。
“不好,他们要冲进去了!“楚云飞焦急万分。
就在这危急时刻,从宫外突然传来一阵整齐的马蹄声。紧接着,大批骑兵冲进皇宫,为首的正是京营的统领。
“楚将军,我们来支援了!“京营统领大喝一声。
原来,楚云飞早有准备,在进宫前就给京营留下了暗号。一旦皇宫内出现异常情况,京营就会立即前来支援。
有了援军的加入,战局开始发生变化。京营的士兵都是精锐,战斗力远超那些临时拼凑的死士。
但黑暗议会显然也有后手。就在禁军和京营联手反击的时候,宫墙外又响起了号角声。
“不好,宫外还有敌人!“楚云飞脸色大变。
只见数千名黑衣人从四面八方涌来,他们手持火把,在夜色中如同恶鬼一般。这些人都是黑暗议会在京城暗中培养的力量,平时分散在各处,此刻全部被召集起来。
“看来今夜是一场恶战。“楚云飞握紧大刀,眼中闪过决绝之色。
皇宫内的战斗愈发激烈,双方都拼尽了全力。这不仅是一场武力的较量,更是正义与邪恶的最终对决。
密室深处,宋青书小心翼翼地翻开《天机密录》。
这部传说中的奇书装帧精美,封面用特制的金丝楠木制成,上面雕刻着复杂的龙纹图案。当他打开第一页时,眼前的内容让他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第一页用工整的小楷写着:“天机密录,皇室秘史。凡我皇室后人,当知真相,以正乾坤。“
林小雨和苏妙手也凑过来观看。三人在昏暗的烛光下,仔细阅读着这部改变历史的典籍。
“这不是武功秘籍。“苏妙手惊讶地说,“完全是历史记录。“
宋青书继续往下看,越看越震惊。按照书中记载,大明王朝在二十八年前发生了一次鲜为人知的宫廷政变。
“天启二十八年,太子朱明德因反对父皇的对外政策,被诬陷谋反。皇上一怒之下,废其太子之位,改立次子朱明远为储君。朱明德不服,联络朝中大臣,于深夜发动政变,试图推翻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