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美梦泡汤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那自己怎能浪费父皇的一片好心?
    这心腹班底是越早建立越好!
    于是,他正色道:“爹爹,这三人都是我大周的宰相,如今又是内阁成员,要协助父皇处理政务,只怕他们分身乏术啊!”
    郭荣笑了笑:“无妨,教导你的时间总还是有的!”
    郭宗训皱了皱眉:
    我的好父亲啊,我是担心他们没时间吗?
    我是担心他们三人和老爹你一样,太相信赵匡胤了!
    赵匡胤陈桥兵变后,绝大部分文臣只能向现实低头,转投赵匡胤。
    这可以理解!
    三大宰相虽然都被迫低头了,但那王溥却是赵匡胤夺位后第一个下跪伏拜的宰相,其影响与性质不言而喻。
    而范质、魏仁浦二人,虽然都对大周、对老爹十分忠心,可问题是他们作为宰相,竟然都没能提前发觉赵匡胤的野心!
    历史上,有人曾在郭荣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时谏言,说赵匡胤人缘威望太好,不能掌管禁军,可郭荣压根不听。
    郭荣死后,也有人曾上书首相范质,指出赵匡胤一伙在进行阴谋活动,建议将赵匡胤撤职,可范质并未重视,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3章美梦泡汤(第2/2页)
    这样的人,能为朝堂心腹重臣,但绝不能为自己的心腹班底!
    因为这两者是有天壤之别的!
    其实,在郭宗训看来,就连皇子行营都监的最佳人选都不该是曹彬,而应该是韩通韩瞪眼!
    因为历史上只有韩通在陈桥兵变时坚决要调兵抵抗赵匡胤,可最后却被赵匡胤杀了。
    他也是大周众多高级武将中,唯一一个被赵匡胤在陈桥兵变时杀的!
    这足以说明韩通的忠心与立场!
    但没办法,韩通此刻远在沧州,只能选择曹彬这样有原则的真君子!
    而且除了曹彬,在当时父皇点名让赵匡胤保护自己的情况下,他也的确没有更好的人选!
    但好在还是那句话:君子欺之以方。
    最起码曹彬已经表态誓死效忠自己了!
    这句话从曹彬口中说出,那含精量可不是一般的高……
    收回思绪,郭宗训正色道:
    “爹爹,孩儿有几个人选,您觉得如何?”
    “谁?说来听听……”
    不多时。
    寝舱外,三位宰相等得都有些扛不住了,时不时动动胳膊、抻抻腿。
    “说句不该的,范大人和我抢梁王老师的位置,还说的过去,他最起码精通律法,我大周的律法基本都是他主持修订的。”
    “可魏大人,你为什么也要凑热闹啊?”
    王溥捋了捋胡须,用只有三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轻声嘟囔着。
    魏仁浦面不改色,淡定地说道:“人各有长,你精通文史,范相精通律法,而我则精通实务。”
    “别忘了,我们三人之中,只有我是从刀笔小吏走过来的……”
    闻言,王溥与范质都不由地皱了皱眉:
    没办法,这一点,他们不服也得服!
    王溥郁闷道:“不是,干嘛非要和我抢啊?”
    “看在咱们交情的份上,这次就让给我呗……”
    范质道:“只有你想培养出一个千古一帝的学生出来?”
    “天下文官哪个没有这样的理想?”
    “更何况梁王殿下可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
    “机不可失,面对这样的机会,别谈什么同僚之谊、私下交情,我是绝不会错过的!”
    王溥怒道:“那就没得谈咯?”
    此时,魏仁浦开口道:“够了,谁说梁王殿下只能有一个老师的?”
    闻言,范质、王溥都不由地皱了皱眉。
    很快,三人都互相看了看,纷纷会心一笑,似乎已经达成了某项伟大的约定!
    在他们三人看来,若有人说他们想攀附“神童”梁王来扬名,他们不会去反驳,因为谁也否认不了,他们内心深处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私心。
    但让他们自己来说的话,那便是:即便乱世,作为文官,他们也要有自己的风骨!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伊尹放太甲于桐宫!
    谁不想像这二位一样辅佐出一个明君?
    更何况,他们很确定,梁王的资质可不只是明君,而是千古一帝!
    毕竟他现在只有六岁,真正的未来可期啊……
    突然。
    寝舱的门被推开,大周皇帝郭荣抱着六岁的郭宗训走出了出来。
    三人连忙下跪行礼。
    郭荣与郭宗训也都愣了愣。
    “你们怎么会在此?”
    三人连忙道:“臣等早已票拟完毕,在此恭候圣驾!”
    郭荣点点头:“嗯,幸苦你们了!”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在用目光推举一个人出来提当梁王老师的事情。
    可不料,郭荣却突然开口道:
    “对了,立刻传朕旨意,着王著、杨徽之、郑起三人立刻赶来随驾。”
    “以王著为皇子行营副都监,杨徽之、郑起为侍读,三人与曹彬一起,共同教导梁王……”
    一瞬间,三人如遭雷击!
    整个大脑瞬间一片空白,只觉得天地全都黯然失色,甚至连大周皇帝的话都听不见,脑瓜子嗡嗡的:
    完了!
    美梦泡汤了!
    可为什么啊?
    陛下为什么宁可让那三个人来教导梁王,却偏偏不用自己这三个现成的?
    难道我们三个还比不上他们三人……
    ——————————————
    说明:
    1、皇子行营一般是临时的,官职一般有正副都部署、行军司马、马步都虞候、先锋都指挥使、都监、文书官等等。
    但因为郭宗训太小,在郭荣看来,是不会让他上战场的,也没有那么多事,所以不需要那么完善。只需一个曹彬率领300人负责安保,另外根据需要增设职位即可。
    2、关于三位宰相是否对柴荣忠心,这一点在柴荣活着的时候是毋庸置疑的。
    范质是广顺元年(951年),郭威称帝后就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平章事,正式拜相。
    王溥是广顺三年(953年),郭威临终前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平章事,成为最年轻的宰相之一(时年32岁)。
    此二人都是郭威临终前托付的顾命大臣,辅佐柴荣。
    特别是王溥,郭威临终前曾说“吾无忧矣”,意思是让王溥辅佐养子柴荣,他便没有什么忧虑。
    魏仁浦是从柴荣潜府的刀笔吏开始,在显德六年(959年),也就是柴荣北伐期间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正式拜相,还打破“非科第不得为相”的惯例!
    3、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史料记载魏仁浦被封相的时间是显德六年四月十五日,也就是柴荣生病后做的安排。但其实在北伐之前,他的实权就已经相当于宰相,为了方便,书中做了一定的提前,望理解。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