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橡胶阴谋(五)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个李老板经营不善,现在一定正是急需用钱的时候,我们不妨以入股的方式进驻茶楼,跟人家一同经营。这样一来,就不会被人牵制,我们偏门有了一个长久的驻点。”
    余老板听后大喜,按照欧阳娜所说,自己掏出一部分钱入股李老板的那个茶楼。当然,在茶楼所有股份中,余老板只占三成,大头还是李老板,一切经营以他为主。余老板只有一个条件,就是茶楼重新开业后要收门票。
    尽管对于茶楼收门票这一条,李老板一开始有些不以为然。他开了一辈子茶楼,从来就没想过有一天会收人门票,上海滩除了那些名角来哪个馆子捧场,平日里哪有收票的,都是随进随出。但后来想想,人家既然已经入了股,又没有提出多少其他苛刻的条件,收门票就先收着吧,走一步看一步。
    茶楼重新开业那天,门前人山人海。因为余老板摆地摊已有多年,他的戏法在附近一带颇有盛名,大多数人都是冲着看戏法去的。
    等了很久,店门终于打开了,众人哄地一下就要向里面拥。李老板带着伙计死命拦住,嚷嚷着:“不要进不要进,要收门票,要收门票。”
    人群中自有口袋里装着几个闲钱的,赶着凑这种热闹,使劲往里面挤的,也算不上什么富家子弟,但这些人口袋有钱,嗓门就大。上海滩好面子的人多,能拿出钱来讨门票,都觉得高人一等,便有人得意洋洋的大叫:“多少钱来着!爷给你们捧个场!”
    这时,就见欧阳娜从李老板身后走了出来,提出早就准备好的价牌,大声喊道:“前排上座每位五毛,其他大座三毛,散座一毛咧!要是有大爷想坐楼上雅座的,一个雅间五块钱,奉送精美小点、水果啊。”
    这也是欧阳娜的主意,门票按座位定价,而且每天只演三场,分别是上午、下午和晚上,每场只限量出售二百张门票,售完为止。
    欧阳娜的经营策略很快见效。
    排队!抢!卖票的窗口挤得是人仰马翻,不到一刻钟,二百张门票被抢售一空。
    而最火爆的,是晚上最后一场。因为戏法精彩,所以有上午下午看过觉得不过瘾又来重看的,有听人忽悠过来的,几乎就要把窗檐都挤烂了,有火气大的差点就直接摆开架势打架了。
    这时,李老板已经忙的焦头烂额,嗓子都要喊哑了,手收钱都要收软了。而这一切都归功于欧阳娜,没想到效果竟如此之好,大大地出乎众人意料之外……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或许就是欧阳娜的过人之处。
    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在幕后出谋划策的小姑娘如今已成了一言九鼎的主事者,她一直按照自己特立独行的方式打理偏门大小事务。
    说实话,这偏门中人江湖游历者居多,很多以所学奇术混迹于十里洋场,其中不乏小偷或老千,要想把这些人治理得服服帖帖、唯马首是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过去余老板虽身为主事,但生性老实,平时大多专注于技艺,对偏门日常事务并不上心,对手下人的管理基本处于一种放任状态。可自从欧阳娜继承偏门之位后,开始整顿门风,先是拿几个不听招呼的刺头开刀,废其功力、逐出师门,以杀鸡儆猴之举树立了自己在偏门的威信。此后,既坚持取舍善与人、无仇不恶索的老规矩,同时也按自己从书上学来的一套西方理念来治理偏门,利益驱动、恩威并施。在其治下,偏门渐入正轨,不偏、不骗成为一大特色。
    天色已晚,南京路上依然是车水马龙,到处都是行色匆匆的人群,简直跟白天一样热闹。
    一个矮胖的中年男子,出现在了“大世界”的门口。
    他大腹便便,满身酒气,走起路来东倒西歪,看上去好像喝了不少酒。
    “去……去魏盛里。”
    男子摇摇晃晃走到门口,举起手来拦下一辆黄包车,有些吐词不清地向车夫报出了目的地。
    听他说话,带着一些北方口音。虽然言辞含糊,但黄包车夫还是一下子就听出了破绽。
    “先生坐好喽!”
    黄包车夫没有废话,等男子在车上坐好,就一路小跑的拉起车子。
    清脆的铃声,叮当响不停,听上去极为悦耳。
    “先生今晚喝得好啊?”
    “嗯,不要啰唆,快点走。”
    男子不知是喝多了的缘故,还是压根就瞧不起这些拉黄包车的下等人,说起话来有些颐指气使,一副极不耐烦的样子。
    黄包车夫原本想要和男子聊两句,可是这个男子却没有聊天的兴致,上车不久就“呼哧呼哧”打起了呼噜。
    见对方不想聊天,车夫也不勉强,脚下如飞,跑得渐渐快了起来。
    大约跑了十几分钟,男人慢慢睁开了眼,酒似乎也醒了一些,他看了一下路面,不禁露出疑惑之色。
    “你……你这是把我带什么地方了?我是去……去魏盛里,庆余坊弄口旁边的魏盛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