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弟弟,朱元璋的几个儿子比,朱标哪敢随便接话?只是躬身含含糊糊地“是”了一声。
“太子!拟旨!”朱元璋沉吟一会,猛地开口。
“请父皇示下。”朱标忙躬身应道。
“让户部准备九百万锭库纱,令北平、山东、山西、河南及北方各府州县抽调民夫二十万,运粮一百二十万石,送至松亭关、大宁、会州、富峪等处屯储,作为北征粮饷。令宋国公冯胜与兵部商议,以……”朱元璋一顿:“……以二十万大军为据,拟定北征方略,限……限十月末,呈报上来,明年——洪武二十年——发兵北征!”朱元璋拍案而起。
“儿臣,遵旨!”朱标一下跪倒下去,重重磕头道。旁边的大太监高诵也连忙跪倒,磕下头去。
++++++++++++
襄阳府乃中原重镇。战国时楚置北津戌,始为军政重邑。汉时置县,《汉书·地理志》中曰:“襄阳位于襄水之阳,故名。”辖汉水以南、中庐县以东、县以北的地区。王莽时曾一度改称“相阳”,东汉光武帝时恢复原名,仍属荆州南郡。建安十三年,曹操控制了南郡北部,置襄阳郡,郡治在襄阳城内。曹魏、西晋之时,仍属荆州襄阳郡。东晋时,因雍州人避难流入襄阳等地,为安置流民,孝武帝于太元十四年以襄阳为中心侨置雍州。此后历代为州、郡、府治所。《荆州记》载:东汉时襄阳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城南一带号称“冠盖里”。汉献帝初平元年刘表为荆州刺史,将州治从汉寿迁至襄阳,襄阳始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元二十九年,属江北河南行中书省襄阳路。
襄阳巍峨古城,山河壮丽,曾有不少骚人墨客赋诗以歌,唐时王维曾有诗《汉江临泛》曰:“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唐徐贞安则有诗《题襄阳图》云:“画得襄阳郡,依然见昔游;观山思驻马,汉水忆回舟。丹壑常含霁,青林不换秋;图画空咫天,千里意悠悠。”襄阳以西二十余里便是隆中,蜀汉武侯诸葛孔明便曾在此隐居长达十年之久,一篇《隆中对》,纵横天下,指点江山,流芳百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字令后人嗟叹不已,隆中曾有牌坊,上书对联一副,曰:“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闻名天下,为万世楷模。
襄阳城天下闻名,典籍中多有记载,朱文琅也曾看过不少书,都知道一些,不过给他印象最深的既非隆中卧龙岗,亦非襄阳王维句,而乃是当年在宫中时,上官雷和他聊起的一些武林旧事。
据上官雷道,百余年前,曾有大侠郭靖,以襄阳孤城一座,领全城百姓抗击蒙古大军,踞守襄阳数十年,使得蒙古铁骑城前止步,不得横扫中原,万世景仰。
那大侠郭靖自小在蒙古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军中长大,还曾被成吉思汗封为“金刀附马”,指婚于成吉思汗最喜欢的小女儿华筝公主,又与成吉思汗四子拖雷义结金兰,连后来的蒙古大汗忽必烈,都须得尊称他一声“郭叔叔”。
但那郭靖见蒙古大军要入侵大宋,便领全城百姓死守襄阳,以岳武穆治军之法训练士卒,当时的襄阳城,兵精甲于天下,以至于蒙古大军数十年都未能南下中原,连蒙古大汗蒙哥都战死在襄阳城下,忽必烈铩羽而归。
后来蒙古大军再度大举南侵,襄阳城敌众我寡,终于城破,郭靖大侠连同曾为丐帮帮主的夫人黄蓉女侠一同战死疆场,一子一女也皆未能幸免,仅余一女郭襄,因云游在外得免于难,后来便创下了峨嵋派。
消息传开,天下英雄无不扼腕叹息。那郭靖不但因得到武穆遗书,深通兵法,用兵如神,数次以少胜多,而且武功盖世,一手“降龙十八掌”刚猛绝伦,天下无敌,后人所称的天下武林“东邪西狂南僧北侠中顽童”五绝之中的“北侠”便是他。
只因郭靖独抗蒙古数十年,使南方大宋百姓免遭战火,武林中人送他一个“侠”字,他常道“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八字传颂天下,实令闻此言者肃然起敬。
此等武林旧事,令朱文琅景仰不已,缠着上官雷非得一遍一遍地说起,总是百听不厌。故而这次朱文琅和“铁丐”周源一道去往襄阳,探查那致休贪官郑风明被杀一事,虽说最主要是因为怀疑此事和天一盟所做的灭门案十分相似,却也暗含私心,他是一心想来这襄阳走一走,亲眼看一看当年独抗蒙古数十年的中原名城,寻访一下当年大侠郭靖的遗风。
不过两日工夫,朱文琅唐玥和周源三人已纵马来到这襄阳城下。
只见襄阳城高耸的城墙巍巍而立,极是雄伟,那城墙上的青石砖已是泛着青黑,斑斑驳驳,坑坑洼洼,皆是历代战火所致。
朱文琅骑在马上,极目远眺,幻想着那大侠郭靖身着铠甲,似乎正威风凛凛地站在城头,俯看着城外密密麻麻的蒙古大军,烽火连绵,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