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圣君无过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6章圣君无过(第1/2页)
    “咱不是听你说这些废话来的,再说这些废话,咱饶不了你。”
    这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朱元璋不仅仅是试探,他是真的想要知道答案。
    李祺若是回答,就是不知进退,参与立储;若是不回答,就是首鼠两端,待君不诚。
    朱元璋就是这么一个别扭的性格。
    好在李祺已然想到了办法,面对这等情况,只能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他抬起头来,满脸正气认真道:“臣不是在说废话,天下乃父皇一人所有,天下的律法、规矩、制度,皆由父皇所定、所立。
    父皇立下皇明祖训,臣下自然应当遵循皇明祖训做事。
    是以儿臣言称,父皇早已立下制度,何须臣下妄言,若有违者,詹徽、李原名便是他们的下场!”
    朱元璋听懂了李祺的意思。
    早在刘三娘子案时,李祺就已经说过,“皇帝的位置应该传承给太子,诸位亲王的位置也只能由世子继承”,这是大明不可动摇的统序传承。
    嫡长子没了,按照皇明祖训来看,应该立嫡次子秦王朱樉。
    想到这里,朱元璋心中又是一痛,那时谁也不曾料到,太子竟然会先一步薨逝。
    他微微眯起眼,“你的意思是立秦王?”
    李祺正色回道:“这不是儿臣的意思,而是父皇的意思,但凡是父皇所言,忠正的臣子只需要去遵守即可。”
    “可忠正的臣子亦有劝谏君王的职责,你这样完全的顺从君王,难道就正确吗?”
    听到朱元璋所问,李祺心中已经完全放松下来,皇帝貌似在质问,但心中对自己的回答必然非常满意。
    “父皇天纵,推陈出新,于大明设立科道官,风闻奏事无罪,此科道官之责,此乃一也。
    其二者,圣君无过,懿文太子惜哉早逝,然而太子生前朝野盛赞,乃是明君之相,此乃父皇之功,培养储君,天下又有谁能超过父皇呢?
    父皇既然能培养出懿文太子,那便能再为我大明选一位足以承嗣基业的君王来,是以,儿臣认为那些臣下之语,父皇一笑便可,却万万不能听其言。
    此乃儿臣肺腑之言,请父皇明断!”
    朱元璋没忍住笑了一下,他知道李祺在拍马屁,但李祺说的也都是事实,自己乃是前古未有的圣君,这件事询问臣下,的确是落了下乘。
    李祺心中大定,知道皇帝已经接受了自己的说辞,这番话是他百般琢磨朱元璋性格,才字字斟酌确定下来的。
    “秦王残暴,望之不似人君,为王尚且勉强,何况承继大统呢?”
    朱元璋根本就没考虑过让秦王即位。
    李祺早已猜到了这一幕,甚至他早就猜到朱元璋召见自己,就是为了提前打预防针,已经准备要立朱允炆。
    因为如今的李祺身上,主要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外戚,一个是北方文人领袖。
    朱允炆身边基本上全都是南方文人,诸如齐泰、黄子澄,以及朱元璋为他准备的宋濂弟子方孝孺。
    若是让李祺辅佐朱允炆,既可以制衡南方文人,不让他们一家独大,又可以制衡梅殷等外戚,日后北人强盛,还能达成迁都之事。
    明明猜到了皇帝的心思,却还是说出立秦王的言论,这自然是李祺有意为之。
    朱允炆是一艘注定沉没的破船,他不会把李氏绑在上面。
    如今他抬出皇明祖训,表面上是为秦王说话,实际上确实为将来燕王靖难继位增添一丝合理性。
    因为嫡次子的秦王和嫡三子的晋王,都会死在朱元璋前面,按照皇明祖训来看,本就该嫡四子的燕王继位!
    李祺恭敬垂着头没说话。
    “皇明祖训是咱所写,所管的是后世之君,咱自然不能受其约束,秦王不似人君,为大明江山社稷计,咱欲要立皇太孙,你认为呢?”
    李祺知道此番陛见问答第二关键的地方来了。
    他虽然有意为自己和朱棣添一份香火情,但那毕竟是未来之事,朱允炆这里疏远却不能敌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6章圣君无过(第2/2页)
    他径直叩首,满面诚挚道:“陛下天纵,圣裁英断,臣下无所不从之,无所不服膺。”
    习惯性先拍马屁后,李祺立刻补充上了自己的想法,“只是儿臣冒昧有一言献于父皇。”
    “你说。”
    “父皇对诸皇孙拳拳之爱,儿臣叹服,太孙之尊贵,仅次于皇帝、太子。
    然而太子薨逝后,秦王既是嫡长之身,又兼藩王之首,秦王乃天子亲子,太孙则仅是太子之后,其身份谁尊谁卑,却是难以辨明了。”
    太孙当然是帝国无可争议的继承人,但太孙比起太子来,着实是差了一筹。
    华夏自古以来大多是子凭父贵、子凭母贵,哪怕是草莽出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