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好汉不吃眼前亏【23】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且不说李敏如何在拿魏哲的事迹教子。
    辽东太守府内,看着辽东郡《户口集簿》魏哲则是一阵头疼。
    话说这次上任辽东太守,魏哲倒是轻松许多。
    与当初就任乐浪太守不同,如今的魏哲在辽东本就素有威名。
    无论是名望还是实力,魏哲都堪称是辽东郡有史以来最强势的一位太守。
    所以无论是清扫郡府内部,还是刑杀郡内豪强,他其实都不是为了立威。
    魏哲要杀他们,纯粹就是因为这群人该杀。
    真当玄莬魏氏卖咸鱼只是为了赚钱么?
    说实在的,魏哲万万没想到他在乐浪都做得那么明显了,竟然还有人敢继续勾结高句丽,甚至贩卖刀兵与辽东乌桓。
    啧啧~也不知道他们是真不怕死,还是觉得魏哲心地善良!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人口问题!
    “唉~看来还是得招揽流民!”半晌之后,只见魏哲将《集簿》一合,一脸无奈的开口道:“子尼,再从带方调二十营军屯过来罢,其他一如旧例。”
    闻听此言,国渊当即躬身领命,立刻匆匆离去。
    没办法,现在动作快点的话还来得及补种春粟,不耽误今年收成。
    毕竟在杀了一批豪强之后,辽东郡最不缺的就是熟地良田了!
    而在国渊离去之后,戏志才则继续看着各色档案默然不语。
    对了,因灭韩之功,戏志才也从带方令升任辽东郡长史了。
    不过即便是他没有想到,号称辽东首郡的辽东郡竟然这么华而不实。
    如果不是看了郡府中的档案,他万万不敢相信辽东郡只有八万口人。
    呵呵~对于这个数字,戏志才一时间都不知道该怎么评价。
    怎么说呢,颍川郡一个县恐怕都不止这么多人。
    但事实就是如此,眼下辽东郡的官方《户簿》上就只有六万四千一百五十八户,口八万一千七百一十四人!
    至于辽东郡的地界上真正有多少人,那又是另一回事儿了。
    反正魏哲杀了一批豪强之后,辽东郡的便又凭空冒出了两万人。
    正当魏哲头疼之时,只见戏志才合上竹简苦笑道:“明公,或许还真怪不得辽东豪强,前汉时辽东郡领十八县,故此有丁口二十八万人,冠绝辽东。”
    “然而本朝安帝时,先令【高显】【候城】【辽阳】三县改属玄菟郡。后划拨【险渎县】【房县】【无虑县】三县与辽东属国。”
    “再加上前朝时,安次县被高句丽所毁,如今不过仅有十一城罢了,能剩这么多人口已然不错了。”
    魏哲闻言顿时叹了口气,他能不知道这段历史嘛?毕竟当初魏氏就是这么变成玄莬郡人的。
    但明白是一回事儿,理解又是一回事儿。
    如今身为辽东太守的魏哲,只觉得安帝当年把辽东郡削弱太过了。
    要知道辽东郡所处位置堪称辽东锁钥,乃是万分紧要之地。
    如此关键所在实力怎能不增反减?也难怪这些年高句丽日渐猖獗!
    只见魏哲长叹道:“无民则无兵,无兵则无力,如此焉能守卫辽东,荡平高句丽?”
    此言一出,戏志才也沉默了。
    若是没有两年的军令状还好,他们慢慢积蓄力量迟早能覆灭高句丽。
    但现在?呵呵~两年时间恐怕招揽流民都不够用。
    青州虽然有四百多万人,但如今毕竟还不是三国时期。
    黄巾之乱纵然让青州百姓成为流民,但也只是部分而已。
    五十万流民,这是魏哲通过这几年的经验估计出的大致数据。
    至于后来为什么青州几乎为之一空,只剩下豪强坞堡,主要是青州无雄主,最有希望成为青州牧的孔融还眼高手低,早早出局,这才使得青州沦为各路诸侯拉锯的战场,几年混战下来硬是逼得无数青州百姓背井离乡。
    要知道齐鲁平原可是中原膏腴之地,最后却硬是荒田无数,废墟遍地。
    故此原历史中,刘虞担任幽州牧时由于他施政宽和,竟然就有百余万口青州百姓前来归附,使得幽州人口大增。
    但次年青州黄巾军依旧能聚众三十万攻打渤海,试图与黑山军会合。只可惜最后被公孙瓒率步骑两万人大破,死伤无数。
    不过饶是如此,两年后曹操降服青州黄巾时,青州黄巾连家属在内竟然共计有百余万人,曹操拣选其中三十万身强体健者组成“青州兵”,这才有了一支完全直属于自己的部队。
    可以说三国时期,至少有两百五十多万青州百姓流离失所,投奔他乡。
    至于留在青州本土的一百五十万人,不是被豪强侵吞,就是沦为白骨。
    唉~但凡孔融当年争气一点,青州百姓也不至于过得这么惨。
    所以现在魏哲面对的问题很麻烦,非常麻烦!不是一般麻烦!
    因为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