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万事皆有缘由【4K】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甚至都可以说是他塑造的。
    什么叫不朽?郑玄这种其实算做到一半了。
    然而政治家或许是思想家,但思想家却未必是政治家。
    相比于宦海浮沉几十年的卢植而言,郑玄到底还是有点理想主义。
    比如在两人在聊到早年的一些旧事时,郑玄的话就让卢植坐不住了。
    为什么呢,因为他认为窦太后无礼,方遗祸汉室多年。
    要知道郑玄和卢植都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了,如果算上当年被跋扈将军梁冀废的天子,他们甚至算是历经六帝。
    很多年轻士子从典籍中看到的前朝剧变,他们其实都是见证者。
    当下年轻士子只从典籍上看见桓帝驾崩之后窦太后临朝期间委任贤臣陈蕃辅政,处死挑起党锢之祸的宦官管霸、苏康,起用李膺、杜密等遭受党锢的党人,匡扶汉室,使得“天地清明,人鬼欢喜”,便以为她是贤太后。
    但窦太后被选入宫廷的时候郑玄都四十了,他深知这里面没那么简单。
    窦太后之所以委任陈蕃辅政,那是因为她完全是在太尉陈蕃的主张下,才被桓帝立为第三任皇后,但却很少受到宠爱。
    也就是从一开始窦太后与太尉陈蕃就是政治同盟。
    若非如此,才入宫两年的窦妙也不会被立为太后。
    并且窦太后也不是什么贤良淑德的女子,反而生性妒忌残忍,桓帝去世后之后她便砍死其宠妃田圣,又欲杀尽受桓帝册封过的所有贵人,最终还是在在中常侍管霸、苏康的极力苦谏才作罢。
    后面她之所以处死宦官管霸、苏康等人,也不无这个原因。
    后来也窦太后和其父大将军窦武拥立幼年的刘宏,这才有了先帝。
    在郑玄看来,若非窦氏当年的私心作祟大汉根本不可能动荡频频。
    当然,窦太后最终的下场也不好。
    陈蕃发动政变诛杀宦官,兵败自杀之后,窦妙也被宦官威胁,夺回了玉玺,从而使得刘宏13岁便得以亲政,而窦妙则被迁居南宫云台幽禁至死。
    如今事情已经过去快三十年了,很多事情也没那么忌讳了。
    所以在卢植面前,郑玄当即毫不顾忌的批判道:“听闻窦太后临朝摄政时窦武为尚书,女为君而父为臣,后宫之中竟然常有父拜女之状。如此颠倒纲常,举事焉能不败?”
    说来汉朝与后世不同,自吕后开始其实就是双重君主制。
    天子是君,皇后、太后在法理上其实亦是君。
    但即便太后是君,但是在郑玄看来也不能压过父子纲常。
    他认为父权就算不重于君权,也应该是等同的。
    父子之恩,君臣之义,在郑玄看来并无高下之分。
    即便窦太后为君亦当如此。
    大朝会时父拜女没关系,私下里则该女拜父。
    然而郑玄此言一出,卢植顿时不乐意了。
    即便两人是同门师兄弟,可是他还是忍不住怼了回去。
    凉亭之中,只见卢植眉头紧皱的一脸严肃道:
    “父子之道,天性也!”
    “君臣者,人爵之至敬也。”
    “先王之制,不以人爵之贵,加于天伦之尊。”
    “经曰‘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是以虞舜、汉祖虽身为帝而父为匹夫,然其敬事之礼却不异于畎亩之中,此先圣之遗范也。”
    说到这里,只见卢植言辞犀利道:
    “尔既在《三礼注》中言‘子事父,无贵贱‘。又云‘子不爵父,嫌卑之也‘。加其爵位,犹所不敢,况乃南面而受拜乎?”
    卢植的逻辑很简单,在他看来天子都需要敬父,更何况皇后呢?
    汉高祖当年已是天子,然而面见父亲时尚且跪拜见礼,窦太后难道比汉高祖还尊贵?
    所以在卢植看来,郑玄的折中亦是一种无礼。
    父就是父,子就是子,无论公私场合都不应该父拜子!
    最妙的是卢植还是用郑玄自己的《三礼注》来反驳他。
    故此当卢植话音一落,郑玄顿时哑然。
    片刻之后,郑玄方才无奈一笑道:“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卢植闻言立刻回道:“以彼之道,还治彼身也!”
    此言一出,刚才还剑拔弩张的两人对视一眼后不约而同的大笑起来。
    见此情形,在角落里听的正爽的魏哲顿时一脸懵逼。
    戏志才见状当即笑着在一旁解释小声道:“当年大儒何休写了《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三篇雄文,康成公不认可,便写了《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三篇文章批判,并且用得全是何休自己的论点来反驳他的结论!”
    “是故当年何休读完之后便当场感慨:康成入吾室,操吾戈以伐我乎?”
    听到这里,魏哲这才哑然失笑。
    还真是,难怪郑玄会如此感慨,难怪卢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