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先登【4K】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中平元年春三月,敖仓城外旌旗猎猎。
    看着城外乌泱泱一片魏军营帐,城头上不少守军都面色苍白、两股战战。
    但鉴于上个月徐荣大败曹操所部的事迹,敖仓令也只能压下心底的恐惧。
    “快,擂石、金汁、滚木都给我准备起来。”
    只见敖仓令麻鸿一脸紧张的在城头四处奔走。
    甚至不等魏军开始攻城,心中畏惧的他便强征城中青壮上城守卫。
    可即便如此,敖仓城头的守卫也不过才三千余人。
    倒不是麻鸿不想再继续抓壮丁,而是城内实在没有那么多青壮了。
    与河南尹地界的其他城池不同,敖仓其实并不是一座生活型城池。
    敖仓、敖仓,说的便是它乃一座仓城。
    此城之中几乎所有人都是为了仓储、转运、守卫而服务。
    也正是由于这一点,导致敖仓城中人丁的变化时常大起大落。
    比如在漕运繁忙之时,常常会有数万青壮在此交汇。
    但若是漕运闲暇时刻,那么城中人手又会陡然下落。
    尤其是在董卓将敖仓存粮转运到洛阳、长安之后,此城人手就更少了。
    并且由于敖仓北边即是滔滔黄河天险,而敖仓又位于河边的三皇山中桃花峪之中,导致敖仓并无自给自足的条件,物资大部分全靠外界运输。
    在这种情况下敖仓令还能凑出三千余人,已经是扫地为兵了。
    ……
    与此同时,敖仓城下。
    看着这座山脚下的仓城,魏哲忍不住感慨的摇了摇头。
    这大概算是魏哲进入河南尹以来所见到的最小的城池了,不过里许方圆。
    不过想想也对,敖仓说是一座城,可实际上不过是一座大型仓库罢了。
    若不是因为敖仓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魏哲压根没必要攻打此处。
    因为隔壁荥阳县城可是要比敖仓富庶多了。
    若是为了补充物资,魏哲攻荥阳城比打敖仓更划算,毕竟敖仓只是荥阳县治下的一座仓储基地罢了……而且还是个空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若论在天下间的名气敖仓就要比荥阳强多了。
    要知道始皇帝统一华夏之后便开始在敖山置仓积谷,始有敖仓。
    等到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时候,更是围绕着敖仓反复争夺数年之久。
    甚至可以说正是刘邦一直死死的占据着敖仓,这才奠定了胜利的根基。
    这其中敖仓中的积粮是一方面,敖仓独特的地理位置则是另一个关键。
    甚至在秦朝乃至于前汉时期,敖仓可以说是“一身系天下之安危”!
    因为敖仓以东是就是空旷辽阔的关东诸国,而敖仓以西一直到函谷关都是峰谷交错的崇山峻岭,函谷关与潼关间两百余里的“崤函古道”,更是“重冈叠阜,连绵不绝,终日走硖中,无方轨列骑处!”可想而知敖仓以西的群山大川有多难走。
    如果说虎牢关是关中的东部屏障,那么敖仓就是这道屏障的东大门。
    所以敖仓的意义不在于里面有什么,而是在于它就在那里!
    并且从魏惠王开凿了鸿沟运河后,黄河边的敖仓就成为了水路枢纽。
    秦朝也好,前汉也罢,从长安入渭水,从渭河入黄河,再经三门、孟津到达敖仓的这条水道,都是整个王朝的命脉所在。
    因为鸿沟运河的存在,使得敖仓之后的黄河水道已经与济水、泗水、颍水和淮水连接了起来,形成了巨大的黄淮水运交通网,而敖仓刚好处于这个水运交通网的咽喉之处,断了敖仓这个点,黄淮之间就很难连通了。所以不管是水路还是陆路,敖仓其实是连接关中和中原的枢纽之地。
    后世人只知隋唐宋明有漕运之事,却不知早在秦汉之时漕运就已存在。
    刘邦定都长安之后,就是靠着这条庞大的水运交通网络,将天下九州的粮草物资转运到长安,如此方才得以据关中而制衡天下。
    作为水运网络枢纽的敖仓,则毫无疑问的成为了漕运的中转站。
    以往太平时节,由于黄河中上游弱小的水运能力常常会使得漕船滞留,故此朝堂一般都会选择敖仓卸粮,暂时存储,然后待水路畅通时重新转运,也可经陆路转运到洛阳、长安。
    若天下有变,便可以敖仓之粮、举关中之兵,东出平定天下!
    只可惜光武帝立国之后,由于种种缘由选择定都洛阳,而相比于长安而言,敖仓对于洛阳的分量就没那么重了。
    毕竟以前只要函谷关不失、敖仓尚在,长安就稳如泰山。
    但现在的洛阳之地却是“八关都邑”,防御体系成网状而不是线状,每个方向的防守都很重要,而敖仓顶多就是拱卫洛阳诸多关隘中的一个,甚至都排在八关之外,敖仓的军事价值自然就大打折扣了。
    当然,敖仓再怎么过气,战略价值还是有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