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各路讨董联军自诩为各自战绩,大加吹捧。
如今魏哲忽然异军突起,自然显得他们有点尴尬了。
想到这里,桥瑁忍不住有些泛酸道:“公威不是辽东豪强子么?如何学得这等兵法?难不成亦如那张角一样,都是得神人所授?”
一时间也不知道他这话是在夸魏哲,还是在阴阳怪气。
不过听他这么一说,广陵太守张超忽然转头看向一旁的刘岱,好奇道:“公山兄,你与公威不是乡党么?可知他师承哪位兵法大家?”
张超这一问倒是让帐中不少人都来了兴趣。
因为这次魏哲的谋略并没什么新鲜的,与曹操几乎别无二致。
可两人前后截然不同的表现,却让众人看到了明显的差距。
相比于熟读各家兵法的曹操而言,魏哲的表现简直不像是一个边塞寒门。
不对,他家连寒门都不算,只是边地贫县的一家土豪罢了。
然而刘岱闻言却顿时哑然,抚须思量半晌也没想出什么头绪。
毕竟魏哲祖上虽是东莱人士,但依旧不过一白身罢了,谁知道有什么传承。
思量再三,刘岱方才有些拿不准道:“听闻孙叔然受公威所邀在辽东讲学,或许便是从他这得知了孙氏秘传兵法吧。”
别看孙炎年轻时受业于郑玄,后来更是被人称为“东州大儒”,但他却是不折不扣的孙武后裔。春秋时的齐国乐安县,便是如今的青州乐安郡,甚至孙氏族地都没怎么变过。即便千百年来屋宅屡遭焚毁,但那片土地上居住的却依旧是孙氏子孙。
如此一来,谁知道乐安孙氏会不会挖到什么祖上留下的兵家秘法。
不过听了刘岱这个说法,张超等人却是连连摇头。
即便他们对魏哲了解不多也知道他早在黄巾之乱时就投军行伍了。
等到孙叔然受魏哲礼聘进入辽东讲学,魏哲都已经把三韩给灭了。
由此可见魏哲一身兵法和孙炎应该没有多大关系。
于是聊来聊去,众人只能将此归结为辽东武风盛行的缘故了。
当然,八卦归八卦,在消化完战报之后几人难免要讨论起是否出兵的问题。
“……还是镇之以静吧!”
“此言甚是!董贼定有后招,还是再看看为好。”
“不错。况且有我等在后压阵,公威才能放心出击不是。”
三言两语之间,酸枣大营便再度蛰伏起来。
……
话分两头,河内怀县那边其实也在讨论这个话题。
“敖仓距旋门关不过百里,董仲颖却按兵不动,诸君不觉得蹊跷?”
大堂之中,只见许攸眉头紧皱的摇头道:“别看魏公威现在风光,可董贼却不是易于之辈。我虽不齿董仲颖的为人,但凉州兵确为虎狼之师,此战结果如何,现在说还为之过早!”
对面的逢纪闻言亦是颔首赞同道:“一时侥幸算不得什么,如今明公该当以冀州为重才是!”
早在王匡全军覆没、一去不回之后,河内郡便差不多成了袁绍地盘了。
而出了河内郡五十里便是邺城,这样的位置自然不能浪费了。
实际上袁绍对冀州的想法早就和这几个心腹谋士透露过了。
这也是为什么上次他们会故意鼓动王匡率兵出征的原因。
即便王匡当时没有被董军击败,许攸等人也不会让王匡安然返回。
比如麾下士卒畏惧董军作乱,王匡死于乱军之中就是备选方案之一。
然而袁绍闻言却按着脑袋头疼道:“韩馥这厮虽是我家门生故吏,但终究是朝堂明授的冀州牧,他若不肯相让,我亦不好强夺矣!”
袁绍认为最好是韩馥亲自将冀州牧的位置拱手相让,那样才算圆满。
简单来说,袁绍就是既要名声,又要实惠,哪样都不想吃亏。
见他这么一说,逢纪与许攸等人还能怎么办呢,只能绞尽脑汁的帮他谋划起来。
可以说讨董早就不是袁绍的目标了,他们一边利用韩馥供应的粮草盘踞在河内郡,一边还反过来谋划韩馥这个冀州牧。
和袁绍等人肮脏的政治手段相比,董卓都算是一朵单纯的白莲花。
与之类似的还有盘踞在南阳郡的袁术,敖仓的战报他看完便抛在一旁。
相比之下,他更在意孙坚在荆州的动静。
当得知孙坚兵至武陵郡,无罪而杀荆州刺史王睿后,袁术顿时大喜。
“好一个孙文台!好一个江东猛虎!乃公果然没有看错人!”
只见袁术当即大手一挥,豪迈道:“来人,上酒!”
望着案几上的信件袁术越看越是高兴,当即忍不住开怀畅饮起来。
……
敖仓一战,搅动四方风云。
即便是正在丹阳募兵的曹操,不久之后也收到了消息。
这让曹操的心情很是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