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注: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你们是有革命历史的队伍。什么叫做革命?就是拼过命的必定都有饭吃。我从床底下被革命党拉了出来,领导民军,推翻满清,所以才当到总统。你们将来慢慢遇到机会,自然也会和我一样,能够高升,能够飞黄腾达。”
    [141]《彭县志》,第925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4月第1版
    [142]《水浒》第六回:九纹龙剪径赤松林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143]转引自王纯五:《袍哥探秘》第133页,巴蜀书社,1993年6月第1版
    [144]骆秉章《沥陈湖南筹饷情形折》,《骆文忠公奏议》卷12,转引自周育民《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第13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145]见《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第647-649页,转引自洪焕椿:《明清苏州农村经济资料》第571页
    [146]《陶澍集》,上,第68页,岳麓书社1998年8月第1版
    [147]《湖北崇阳县知县师君墓志铭》,《魏源集》上册第338页,转引自《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第134页。
    [148]《复奏苏省钱漕查禁帮费陋规折子》,《陶澍集》,上,第81页
    [149]转引自《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第138页。
    [150]《陶澍集》,上,第70页
    [151]《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第139页。
    [152]参见《陶澍集》,上,第69页,第76、77页,第79页
    [153](明)顾炎武:《日知录》卷八,吏胥,黄汝成《日知录集释》家刻本(道光十四年)增文,转引《菰中随笔》。周苏平、陈国庆点注,甘肃民族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第411页
    [154]见李荣忠:《清代巴县衙门书吏与差役》,《历史档案》季刊,1989年第1期
    [155]与白役相近的古汉语词汇还有“白直”和“白捕”。关于白直,《汉语大词典》解为:南北朝时在官当值无月薪的小吏,后泛指官府额外吏役。关于白捕,《汉语大词典》云:旧时捕快的助手,《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江南人说阴捕,就是北方叫番子手一般,其在官有名者谓之官捕,帮手谓之白捕。”
    [156]朱元璋:《大诰续编·罪除滥设第七十四》,《全明文》卷三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第668页
    [157]《大诰续编·松江逸民为害第二》,《全明文》第623页
    [158]李荣忠:《清代巴县衙门书吏与差役》
    [159]《大诰续编·罪除滥设第七十四》
    [160]这个数字从三县平均中得来。我在沈榜《宛署杂记》中统计得出,明万历十八年(1590)北京宛平的“本县之役”约220人。李少华《平遥县衙》(山西经济出版社,第24页)说清光绪八年(1882)山西省平遥县的差役有302名。李荣忠《清代巴县衙门书吏与差役》说四川巴县的额设衙役为70名,三县平均为197名。
    [161]李昌平:《我向总理说实话》,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89页,第105页
    [162]《大诰续编·妄立干办等名第十二》
    [163]《大诰续编·滥设吏卒第十六》
    [164]李荣忠:《清代巴县衙门书吏与差役》
    [165]李榕:《十三峰书屋书札》卷三,致杨子赓大令,转引自《清代四川财政史料》上,第574页
    [166]参见刘小萌:《胥吏》,第214页,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第1版。
    [167]李昌平:《我向总理说实话》第106页
    [168]李昌平《我向总理说实话》第106页
    [169]刘愚:《醒予山房文存》卷十一,转引自《清代四川财政史料》第549页
    [170]朱元璋:《大诰三编·民拿害民该吏第三十四》
    [171]《大诰三编·县官求免第十七》
    [172]《大诰三编·臣民倚法为奸第一》
    [173]《大诰三编·民违信牌第三十六》
    [174]转引自杨一凡:《明大诰的实施及其历史命运》,见《中国法制史资料》第229页
    [175]孙承泽:《春明梦余录》,上册,卷二十五,转引自《明代政治制度研究》,第9页
    [176](明)刘玉:《已疟编》,转引自谢国桢《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下,第309页
    [177]《今言》卷二,第一百三十五条
    [178]李荣忠:《清代巴县衙门书吏与差役》
    [179]《明史》卷2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