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章 县试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2章县试(第1/2页)
    吴景诚被美色迷了眼,哪里听得出好兄弟的意味深长。
    只知道要加油努力考过县试,到时候好风风光光地去美人姐姐家提亲,从此走向自己幸福美满的小日子。
    考位是通过抽签决定的,李瑜运气好抽到了远离号房的位置。
    号房也就是厕所的意思,听先生说会试乡试比较严格,上厕所要被盖屎戳子成绩作废。
    但是县试就没有那么严格了,只要在监考官眼皮子底下是可以去上号房的,不会有人给你盖屎戳子。
    这也就导致号房的味道有些感人,离号房近的考生也难免会被这感人的味道影响思绪。
    待他们找到自己的考位,衙役就开始给他们端来炭盆取暖。
    拿给别人的是薄薄的一层碳,轮到李瑜这里就是满满的一盆。
    有关系就是好啊!
    衙役还将炭火拿出来一些放在一旁,对他使眼色表示若觉得冷,慢慢往里头加也就是了。
    外头飘着春雨凉飕飕的,李瑜却因为这暖意不争气地湿了眼。
    你说人的运气怎么能好到这种程度?
    这么好的后爹,他上辈子也不知道是积了哪门子的德。
    县试总共是五场考试,监考的主考官是营山县的知县王举,王知县这五天将与他们在这个考棚里同吃同睡。
    王知县身着正七品的青色官服,官服上的补子绣着鸳鸯图案,乌纱帽的帽翅是圆角方形,打扮地和明朝官员穿搭无二。
    第一场上午是最简单的,就是默写约有百字的“圣谕广训”。
    要求不能有错别字和涂改,别看这场试很是简单,可有些人连这最简单的一关都不行。
    王知县这一路走过来,便已经看到好几个考生最终的命运。
    他心情还是有些沉重的,毕竟一个县能出几个有功名的人,那也是他们这些地方官员们的年终考绩。
    若是出的人才太少了的话,他们脸上也无光啊。
    待见到稳如泰山、一笔一划写得极为认真的李瑜,王知县眼神落在他考案上后便不由地愣了愣。
    这并不是因为他的字多么惊艳,而是他发现这位考生写的每句话,都要先在草稿纸上过一遍再抄到考卷上。
    所以他的考卷上干干净净,字迹工整而无错。
    王知县忍不住捋着自己胡须,赞赏点了点头。
    谋定而后动。
    这是个好料子!
    待看见考位上挂着的考牒后他忍不住又愣了愣,忽而便觉得李伯群这个继子怕是捡着了。
    下午则继续考察考生的基础知识,四书五经的熟悉程度与运用情况,是这五天里最好过的一日。
    李瑜继续在草稿纸上写一遍,确认无误后再一笔一划地誊上去,总之第一场考试是毫无压力的。
    真正的难度从第二场开始:试书义三道,每道限二百字以上,经义四道,每道限三百字以上。
    这就比较考验考生的文章功底,但是卷了八年的李瑜也不虚就是了,稳得连个墨坨坨都没有。
    第三场试论一道,限300字以上,诏、诰、表各一道,判语五条,到这里王知县已经长驻他的考位旁了。
    第四试经、史、时务策五道,每道限300字以上。
    这些文章的问题都不大,他写的文章是连先生都夸过的,光看知县大人的脑袋时不时点就知道。
    问题最大的是这最后一场,需要考生作诗五言八韵诗一首。
    题目是咏梅。
    他虽然是个现代人,按道理说背诗这种事是最简单的,唐诗三百首里随便挑一首都能惊艳绝伦。
    可是这个时空是被老乡篡改过的,那个老乡就是六百年前,杀光王公贵族五姓七望的那位。
    老乡他把能背的诗词几乎背完,唐宋八大家的文章都没有放过,如今这些诗词文章还是学子们必背的。
    所以……
    李瑜只能自己写,偏偏他作诗又是真的极为不擅长,愁的他险些将脸上的痘痘给全给抠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2章县试(第2/2页)
    别问他脸上为啥有痘。
    让你在考棚里住上五天,不能洗脸刷牙你试试长不长痘。
    王知县老早就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了过来安静观摩,他想看看这位文章出众的年轻人能写出何等好诗。
    谁知人家愣在那里干坐了半个时辰,却是一个字儿也没写出来,只愁着眉搁那儿发呆。
    莫不是不擅诗词?
    距离午时县试结束还有半个时辰,王知县过来看了三四次,还没有看见他落下一个字儿。
    不由地伸手在他考案上叩了叩,然后指了指沙漏,提醒他时间不多了,毕竟这也关系到自己的政绩。
    本来这回他们县好苗子就不多,再折个好苗子多不好。
    诗也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