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34章赵云的任务(第1/2页)
诸葛亮果断道:
“他们当然会把陛下迎回来!”
“谁能把天子迎回来,谁就占据了大义,掌握话语权。”
“如此一来,便能得到众多势力的支持。”
“即使不支持也会表面臣服,不敢轻举妄动。”
“而对手则会失去这些势力的支持。”
“一增一减之下,能大大拉开自己和敌人的差距。”
刘备诧异地看了一眼诸葛亮。
没想到他还能看得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好处。
诸侯联盟讨董时,袁绍曾与曹操商量。
袁绍认为皇帝年幼,又被董卓胁迫,也不知道皇帝有没有死在宫里。
不如立刘虞为帝,以对抗董卓。
对袁绍而言,若承认汉献帝的合法性,就等于承认董卓对“中央政权”的控制权。
自己作为“讨董盟主”的行动会陷入“对抗正统”的尴尬。
若刘虞称帝,袁绍就能以新帝辅佐者的身份,将自己的势力包装成新汉室中央。
反过来指责董卓挟伪帝、逆天命,彻底扭转舆论被动。
同时也能借助新帝的正统光环,吸引更多忠于汉室的士族、将领投靠,进一步扩大自身势力。
而曹操的态度是“诸君北面,我自西向”,坚决迎回小皇帝。
袁绍多次联合北方势力劝说刘虞称帝,但刘虞却认汉献帝为正统法理,拒绝称帝。
于是袁绍只能以自己四世三公的名望统领诸侯讨董。
但没有皇权授权的行动终究是松散的,诸侯们各怀私心,导致最后联盟解散。
因此曹操和袁绍表面是牢不可破的联盟,但暗藏分歧。
一个是奉当今天子,一个是想另立新帝。
后来李傕和郭汜闹掰,天子东逃。
那时候公孙瓒困守易京,刘虞已死,已无新帝可立。
袁绍也已经几乎占领了整个北方四州。
沮授向袁绍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计策。
但袁绍此时已经膨胀无比,认为以他四个州的实力和四世三公的名望,根本不需要天子为他站台。
他无所谓这点小优势。
何必请个祖宗回来给自己找不自在?
谁抢到皇帝他也无所谓,大不了写一篇讨贼檄文,像指责董卓,一样指责对方,照样能成为正义之师。
结果让曹操有了迎回天子的机会。
曹操借着天子的名义不断整合零散的小军阀和豪强,吸收前朝旧臣,还有各地零散人才。
实力因此迅速壮大。
让他有了和袁绍展开官渡之战的底气。
由此可见,挟天子以令诸侯好处多多,整合势力非常方便。
法正很高兴,觉得刘备终于把他当个谋士了,而不是跑腿的小喽啰。
于是也积极地分析道:
“就像诸葛亮所说,迎回天子的好处有很多。”
“曹操和袁绍肯定是都想争取天子的。”
“如果正如主公所说,一个月后吕布因为主公的挑拨杀了董卓。”
“我认为曹操和袁绍必定是想进长安争夺天子。”
“曹操和袁绍与我们大战在即,长安周围又是西凉军阀环伺。”
“若他们冒然进军长安,而我们则可以趁机北上,夺取冀州。”
“如此一来,他们首尾不能顾。”
“因此他们注定无法插手长安的局势。”
“董卓死后,长安的战局,是只属于汉臣和董卓旧部的战局。”
“但无论是汉臣还是董卓旧部胜利,都无法影响我们和袁绍开战。”
“我们只要静待汉臣们和董卓旧部的斗争结果即可。”
刘备点点头:“你们说得有道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4章赵云的任务(第2/2页)
于是下午刘备召集在郯县的文官武将们开会。
把他试图用报纸挑拨董卓和吕布关系的想法告诉了他们。
关羽眼光闪烁,提起了精神。
他和刘备一样,知道董卓大概率会死,更大的乱世就要来了。
荀衍则暗暗惊讶。
没想到主公仅从一个美人榜打榜便敏锐地得知吕布和董卓的问题。
这显得他们这些谋士很没用啊。
刘备道:
“赵云武功高强,又能长途跋涉。”
“我打算让赵云去长安,趁乱抓几个人。”
赵云问道:“谁?”
刘备道:“一旦董卓身死,长安大乱,李儒和贾诩必定第一时间潜逃,避免被汉臣清算。”
“我希望你能把他们俩抓回来。”
荀衍问道:“李儒和贾诩都是董卓的毒士,主公要怎么处置他们?”
刘备握着拳头,邪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