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唯识三十颂直解》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相上认识而已,毁谤法的流通,这是谤法的因缘,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您过去有卖酒或***的因缘,您把酒跟毒药卖给别人,这也会使令您有愚痴的因缘。就《俱舍论》讲到这两个,两个因缘使令一个人愚痴。这愚痴当然要多忏悔,有些人他听闻佛法一听就明白,有些人法师讲了很久很久,他还是听不懂,这就是您有障碍。有障碍没关系,一切法因缘生,我们真实的忏悔,我们可能有谤法的因缘,或者是有***的因缘,我们真实的忏悔,一方面多听闻佛法,如理思维,它会改变。这是第三个,“痴”。第四个是:
    慢。恃己于他,高举为性。能障不慢,生苦为业。
    这个慢是恃己于他,这个己当然是指您自己有功德,仗恃自己的功德或者您是持戒庄严,或者您福报广大,您这个人福报大,很多居士供养您。或者是您种姓高贵,种姓高贵是过去的名词,以现在话就是您学历很高…等等,总之,这个慢心的人就是:您自己有功德,对于其他的有情,您生起高举,在一切的有情当中,您把自己提高了。这个时候,“能障不慢,生苦为业”。障碍不慢的善根,引生种种的苦恼,因为您的高慢,高慢了以后很难接受别人的劝谏,您的过失不能改,结果受害的还是自己,您自己造业,您自己要去承担果报的,所以您一直苦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卷《唯识三十颂直解》(第2/2页)
    这个慢心我们在对治的时候也要小心,因为慢和贪瞋的烦恼不一样,贪瞋的烦恼是粗重的,这个慢是很微细的,乃至于能入禅定的人都有慢心,这个慢不障碍禅定,贪瞋烦恼都还障碍禅定。这个慢心是怎么回事呢?它是有功德才慢的,所以初学者不容易生起慢,因为初学者他来到三宝境界,多分都是没有什么资粮,刚开始都是在世间上放逸,受到苦恼了,来到三宝的境界。刚开始初学者他自卑感很重,没什么慢心,这个慢心都是老参,因为他有功德他才会慢,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就是这个慢心的过失。
    中国古人讲一句话说:“谦受益、满招损”。就是说当您慢的时候,表示您的功德开始在折损,如果您站在谦卑的地位,您的功德是不断在增长。中国文化当中,易经是引导人趋吉避凶的。它讲到两个重点,第一个:“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就是您要趋吉避凶,您要离苦得乐,第一个您要断恶修善;第二个就是要您谦,“谦受益、满招损”;所以易经我们可以依两句话来总持,就这两句话,第一个:“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第二句话就是“谦受益、满招损”,这两句话总持易经的所有要义,所以我们的慢心的确是要对治。
    对治慢,从对治的角度来说,就是因为他的身体是“恃己于他”,您仗持您的功德,但是如果我们理性一点观察,其实我们有功德,我们还有很多的过失。如果我们一个人冷静的想一想,我们的身口意还有很多很多的过失。您为什么会生起慢呢?因为您都没有想到您的过失,所以我们应该要像印光大师所说的:“纵有修持,总觉我功夫很浅,观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就是说我们经常想到自己很多的过失,您不敢生起慢心,您经常想到别人很多功德,您会觉得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有所不足呀!自己还差很多,这是一个方法,当然,这个也不能想的太厉害,太厉害就变成自卑感。
    所以说,对治法门还是要有根本法门。修无我观是最好的,这个无我观就是说,不管您功德再大,总之,在整个五蕴身心当中没有一个我。没有我,您就没有我相、人相的对立,没有对立就没有高举,所以您功德再大,您不容易起慢。那当然是最根本的方法,修无我观是最根本的方法。在对治上,您可以多思维自己的过失,这个很容易就可以思维的出来,也可以对治慢。第五个:
    疑。于诸谛理,犹豫为性。能障不疑,善品为业。
    这个疑惑对于谛理、或者是因果的谛理、或者是空性的谛理,犹豫不决。犹豫不决不是说完全不相信,他是犹豫,是说这个生命真的是有轨则吗?善业真的会招感可乐果报,罪业招感不可乐果报是真的吗?他没有说完全否定,但是他也没有完全的相信,就是犹豫。这样子的过失,“能障不疑,善品为业”,障碍我们这个不疑的善根跟种种善业的生起。
    这个疑惑,在天台智者大师的《小止观》讲到有三个疑惑:
    第一个是疑法,对于我们所修的法门产生疑惑。譬如净土法门,它的修行是忆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当然,它的忆念是信愿持名,他一定要以信心来忆念,所以您一开始在修本尊相应,您要先思维名号的功德。如果我们内心当中有疑惑,我们会认为说这一句佛号,这么短的一个声音,它就能够使令我现生业障消除、福慧增长,是吗?它就能够在我临命终的时后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是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