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向。佛陀说如果你现在把它砍掉的时候,突然间把它砍掉,没有预警把它砍掉,你认为这个树是往西边倒往东边倒?这车夫说佛陀啊,这个树平常往西边倾倒,如果我现在把它砍掉,它一定是往西边倒。
    佛陀说如果你的心愿是决定的,你内心当中不夹带任何的杂质,真实的生起决定的心愿求生净土,即使你发生了车祸死掉,你还是到净土去。“由诸业习气、二取习气俱、前异熟既尽、復生馀异熟”。就是说第一个你在你的业力当中有念佛的业种子,当然你也有一些罪业的种子,但重点就是说:因为你心中一心一意要求生净土的业很强,所以滋润净土的业先得果报。“二取习气俱”是非常重要,它有滋润业力的功能。说我现在有个田地,什么种子都有,有杂草的种子,有苹果的种子,葡萄的种子,那么到底是什么种子要生起来,看你对哪一个种子去灌溉浇水,要去滋润这个种子,这个种子才得果报。所以这个地方是说:
    生死的果报,是由过去的业力跟你临终的爱取所决定的,当然临终的爱取是由平常爱取的累积!
    这两个,不管种子也好、不管你心中的愿力也好,都没有离开心识。所以生死也是由心所变现,这句话是没有错。
    己三、释违经三性难(分二:庚一、正释三性不离难。庚二、转释依三性立三无性今初。)
    这个地方讲到第三个问难“三性不离难”,看论文:
    庚一、正释三性不离难
    若唯有识,何故世尊,处处经中说有三性?
    这个地方应该是中观的学者来问难,说唯识学安立的万法唯识的道理,但是世尊在经中(这个地方不是中观的学者,是下一段,对不起)。这个地方是说既然万法唯识,但是世尊在大乘的经典当中,明显的说出诸法有三种体性——依他起性、徧计所执性,圆成实性。这个地方意思就是说,如果一切法是由心所变现,那么一切法应该只有一个体性,因为他只有一个心。
    这个地方就是说佛陀说有三性,应该有三种体性,你说是由心所变现,那么一切法应该只有一个体性,就用三性的道理来问难,万法唯识的真理。看天亲菩萨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应知三性亦不离识,所以者何?
    其实三性也是依止内心的差别相貌而安立的,它就是在讲心的相貌,也没有离开心识。看论文:
    由彼彼徧计,徧计种种物,
    此徧计所执,自性无所有。
    这个地方讲徧计所执性。再看第二段,“依他起自性”,半个偈颂:
    依他起自性,分别缘所生,
    这个是依他起性,这是第二段。第三段讲圆成实性:
    圆成实于彼,常远离前性。
    故此与依他,非异非不异,
    如无常等性,非不见此彼。
    唯识学的理论,我们快讲完了,应该下一次会把它讲完。那么唯识观,唯识的行,它的安立就是依止三性安立的,所以三性的道理你一定要了解,否则你不知道在修空观的时候你要破什么?要保存什么?要破错了,就生断灭见。所以三性的道理不了解,你根本没办法修行,你不知道你的障碍点是什么,什么该破,什么应该要保留。所以这个地方是重点,大家要注意听:
    一、依他起性
    此正释三性不离识也。次云“依他起自性,分别缘所生”者——谓此心心所体及见相分,皆由分别缘之所生,故名依他起自性也。
    在三性当中我们先解释依他起性,照正常次第都是先解释依他起。我们看第二十七面,“依他起自性,分别缘所生”,这个地方只有半个偈颂,解释依他起性,第二十七面,依他起,“依”就是依托,“他”指的是众多的因缘,当然这个因缘主要是由心所创造的业力,这是业力的因缘。那么依他起的体性是由分别心的造作所引生的,当然业力是由心造作的,你没有心怎么造业,所以“分别缘所生”,就是分别心的造作,有众多的分别心,当然包括了异熟、思量、了境,八个分别心的造作所引生的。所以简单的说,什么叫依他起性?就是由业力所变现的,这叫依他起性。看蕅益大师注解,就是说:
    心心所法,皆有缘虑,故若染若净,皆名分别。即以此分别为缘,展转復生染净心心所体及见相分。此明依他性不离识竟。
    心心所还有它的相分,是由分别缘所生,所以叫依他起性。心心所都有缘虑的功能,有染净的功能才叫分别,它能够做各式各样的分别,那么这种分别缘又创造了另外一个色心诸法的见相二分。就是说,我们前生由于五戒的善业,还有临终对三界果报的爱取,今生作为一个人,你有人的外表的色身,有人的内在的思想,这个叫做依他起性。因缘果报就是依他起性,由业力转成果报,这个时候还没有加上你个人的妄想,就是如实的把果报现出来,这个是色心诸法,都叫做依他起性,这个应该容易了解。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