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道次弟。
所以你看你修密宗,你跟一个西藏的法王修他的法,他第一个告诉你修四加行——礼拜十万拜,持咒十万声,然后修供养,供养就等于是我们平常修福报,布施、持戒、供养。第四个是上师相应法,上师相应法我们先不谈了,这是密宗特有的。你刚开始修学佛法的时候为什么要多拜佛、多持咒?有两个意思。
第一个就是要修皈依。在家居士修学佛法,为什么很容易起邪见、批判?因为他们没有拜佛,没有拜佛你听闻佛法以后,你就用你的分别心来看佛法,很容易起颠倒。我们出家众看了一部经典,是把它当做法宝至诚的恭敬礼拜,所以每一句佛法都能够很真实的流入到我们的心中,产生灭恶生善的功能。因为我们对佛法有皈依的心,所以你一个出家人刚开始多拜佛是对的,一方面皈依、一方面破障,忏悔业障,无始的罪障。
七十六年我读佛学院的时候,我读佛学院的时候讲实在话听不太懂,那个时候海公是我们院长,海公、信公、达公,果清律师、慧老师,我那个时候五个老师,现在往生两个人,那个时候我也是听老法师讲课听不太懂,是有些欢喜心,但听不太懂。
听不太懂呢,毕业以后我的同学都到外面参学了,我那个时候没有离开,就找一个地方拜忏,我拜了三部《楞严经》,差不多二十万拜,一年,不到一年把它拜完,拜完以后我发觉整个心有变化,我才把以前的功课拿来看,一看就懂。
所以这个破障法门你不能忽略,虽然说佛法是闻思修,闻思修它是一个正行,但是你内心过去有一些罪业,你要不破障,就像这个车子它是可以过去,但是前面有大石头,你不搬开,它就过不去了。
刚开始我们一定要对三宝的境界,多多的礼拜赞叹供养,忏悔业障、积集资粮,那么你遮障破除了以后,这个时候来修智慧,你智慧就能够成就。
所以这个地方先把大乘两种种性,第一个你要有信心的种性,第二个智慧的种性,缺一不可,就是谁有资格修唯识的这个行位。这以下我们正式讲到唯识的修学次第。
一、资粮位。谓修大乘顺解脱分,于识相性,能深信解。其相云何?
我们在修行唯识的观法,第一个所要经过的是资粮位,资粮位就是修顺解脱分,就是仰仗我们的信心跟智慧来随顺解脱。虽然还没有解脱,但是慢慢的,一步一步的趋向解脱叫随顺解脱,看它的内涵:
乃至未起识,求住唯识性,
于二取随眠,犹未能伏灭。
在刚开始修唯识观的时候,他的相貌是怎么样?“乃至未起识”,这个地方的识是指的是我空、法空的真实智慧。我们刚开始修行的时候,止观力薄弱,只是对三宝的信心,还有一点佛法的正见,我们内心当中跟环境接触的时候,还是心随妄转,止观力薄弱。但是难能可贵的是这个资粮位菩萨“求住唯识性”,他以他的一个四弘誓愿,对于无上菩提的追求、对众生的悲悯、上求下化的菩提心,支持着唯识的修行者,一步一步的去追求,想要悟入唯识的真如理,他内心当中有一种希望。
“于二取随眠,犹未能伏灭”。这个地方解释他为什么叫未起识,因为他的心跟境界接触的时候,他的二取,他的我执、法执,这个烦恼障、所知障的随眠、现行跟烦恼都不能够调伏,更不可能消灭。他只是靠一念的信心,跟佛法的一个基本的正见,还有他的菩提心。信、愿,还有正见在支持这个菩萨。那么这种菩萨都叫做资粮位,这个地方要修一大阿僧衹劫。看蕅益大师的注解:
为求无上菩提,修习无量福智,名“资粮位”。为有情故,勤求解脱,名修“大乘顺解脱分”。
这个菩萨他有两种功德,第一个是智慧的功德,他要追求无上菩提;第二个是大悲,为了利益有情,为利有情愿成佛,他对众生有悲悯心,这是总说。
乃至未起加行位中顺决择识,但以四弘誓愿,求住唯识真胜义性,齐此皆是资粮位摄。
但是他还没有生起加行位中的这种智慧,没有加行智慧,内心当中很多的妄想、执着,怎么办呢?他就依止对无上菩提的追求,对有情众生的悲悯,这样的愿力,一步一步的拜佛、持戒,一步一步的趋向唯实的真实性,这个都叫资粮位。那么这种资粮位当然他障碍很多,他的色身有障碍、病痛、老病死,内心有很多的烦恼障碍,他怎么度过资粮位的一大阿僧衹劫呢?这以下说出个道理:
此位菩萨,发起大菩提心,亲近真实善友,作意勤求正觉,修集福智资粮,以此四种胜力,唯识义虽深信解,而于我法二取随眠种子,止观力微,犹自未能伏灭,但能伏于分别二执之现行耳!
资粮位的菩萨当然是在三界打滚,打滚的时候他的身心有诸多的障碍,但是他内心当中有四种力量在支持着他:
第一个,“发起大菩提心”——誓愿力:他不断地在佛前发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