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0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外面天色已黑透,长安城中各处灯火不熄。
    沈家门前停了两辆马车,侍卫林立。沈玄扶沈老上车,沈老突然一把拉住他的手,耷拉的眼皮下,老眼里藏着一抹精光,“若事不可为,不必硬撑,一切罪责由老夫和你妹妹担下。”
    沈玄面色沉郁。
    沈老道:“都到这个时候了,还有什么不能说的,万事以你保住性命要紧,便是流放千里,京兆还有祖产家业,你躲个几年……便是十几二十年也无妨,留下血脉,总有希望再次振兴家族。世家望族哪家能永远风光,便是李家,难道还正能百年千年传下去……痴心妄想……”
    他最后一句话含糊在嘴里,在沈玄肩上重重一拍,便坐入车中。
    马车缓行,在沈玄晦暗难明的目光中,渐渐驶离长巷。
    一路来到永兴坊,大大小小朝臣都跪在齐王府门前,将长街几乎占满,侍卫们高举火守在王府门前,目光不断在跪着的人群中梭巡,全然不敢放松。沈老被人搀扶着下了马车,有不少京兆世家的人迎了上来,一路簇拥着他到王府门前。
    沈老推开身旁搀扶的手,深深拜倒,高呼:“国不可一日无君,请殿下为黎民百姓江山社稷着想,尽早登基。”
    朝臣们跟着山呼,跪伏成林。
    那一声声催促的喊声传入王府内,齐王李承铭在书房中独坐,宦官将热茶双手奉到他面前,道:“殿下,大臣们说您不接兴庆宫的旨他们就不起来,便是跪死在王府门前……也算是尽忠了。”
    李承铭接过热茶,一口未喝搁在桌上,脸色沉凝,双目藏着冷簇簇的寒光。
    宋常瑜带着婢女仆妇,快步来到书房,门前看守的侍卫并不阻拦,宋常瑜迈入书房,喊了一声:“殿下。”
    李承铭抬起脸来,见仆妇抱着襁褓跟随在后,神色微敛,挤出一丝笑来,“这么晚了,怎么还带着孩子来?”
    宋常瑜走到他跟前,握住他的手。李承铭的手冷地仿佛是冰,他猛然把手缩了回去,道:“这里有我,你先带孩子回去。”
    宋常瑜摇头,固执地抓着他的手不放,她身子柔弱,手也绵软,这时却仿佛生出了无穷的力,李承铭竟一时没能挣开。宋常瑜低低唤了声“八郎”,李承铭怔了一下,苦笑道:“今夜不知该如何难熬,你何必跟着受苦。”
    宋常瑜道:“我和孩子不来,殿下不是更孤零零了?”说着她便在李承铭身边坐下,头枕在他肩上。
    夫妻两便听着王府墙外传来的声音,隔着花园,那声音听着遥远,但却分外清晰,一声声入耳全是催促齐王登基。
    坐了不知多久,襁褓中的孩子突然被吵醒,嚎哭起来,仆妇忙轻轻抱着哄,宋常瑜坐直身体看了眼孩子,却并未起身。
    这时有宦官跌跌撞撞跑了进来,口中嚷着:“殿下,有老臣晕过去了。”
    宋常瑜面带冷色,“这些老臣,还是只有这些伎俩。”
    李承铭轻拍她的手,“只要有用,他们便能一代代用下去,我就成了那个倒行逆施,逼迫臣子的昏聩皇子。”
    “殿下切莫冲动,想跪就让他们一直跪着,总不能冲进王府来。”
    李承铭笑了一声,道:“他们不会冲进来,但若是我再不理会,很快就会有人在王府门前撞死,斥我不顾天下百姓,是为不仁,不听父皇旨意,是为不孝。他们只需费些笔墨,就能让我背负不仁不孝名声遗臭万年。”
    宋常瑜知道他所言非虚,红了眼眶,双唇嗫嚅。
    李承铭松开她的手站起身,有条不紊地整理衣裳,道:“我出去瞧瞧,你和孩子在府里好好待着。”
    宋常瑜拉住他的袖子,“就没有别的法子了吗?”
    李承铭道:“能拖到现在已是侥幸,别哭了,外面这么多人求着本王登基,你哭成个泪人,别人还当是遇着什么恶事。”
    宋常瑜道:“是不是恶事天下谁不明白,八郎只要记着,我和孩子与你生死与共。”
    李承铭点了一下头,深深看了她一眼,又看向仆妇怀中的孩子,神色渐渐镇定,深呼吸一下后转身大步朝外走,宦官与侍卫跟上。
    宋常瑜在书房里慢慢踱步,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外面忽然山呼海啸般传来一声“万岁”,她身子一软,撑在案几上,无意碰落茗碗,砸落在地,碎成几瓣。
    第248章
    ◎夜谈◎
    清晨,白蒙蒙的雾气未退,急性的马蹄声打破了宁静,潼关百姓在睡梦中被惊醒,此处乃驻兵重镇,百姓知武,一听声音就知道是大军开拔。
    “豫王殿下要回京了。”
    不少人偷偷起来观看,东张西望问个不停,只见军士成列,因天色还未全亮,两旁高举火把,盔甲和刀刃反射着火光,一股肃杀之气弥漫。
    大军离开潼关,直往长安而去,两地相距三百余里,全力行军只须两日,兵贵神速,李承秉也想尽快平定局势,免得多生事端。
    李承秉一路与几位将领商议如何攻城,长安可不同别处,乃是都城,朝廷百官,皇亲勋贵都在城中,李承秉行事再强硬,也得顾及几分。当着将领与军士的面,他也不好一直陪伴王妃。
    此时,肖稚鱼与苏子,芳芹坐在马车上,四面都铺了被褥,又放了软垫,就算赶路疾行,也减少了颠簸之苦。
    一匹体型略小的马来到马车旁,广平王李俶昭身着银甲,端坐马上,身后跟着两个侍卫,他冲着马车喊了声:“王妃。”
    苏子将车帘掀开,肖稚鱼朝车外看了看,见李俶昭脸庞稚嫩,行为举止却学了李承秉几分,瞧着令人发噱,招手道:“殿下上车来陪我饮茶。”
    李俶昭摇头,“我要为七叔打头阵,自当与众将一样,岂能躲在车里。”
    肖稚鱼知道,原本李承秉出兵没想带着这个侄儿,打算等长安安定了再来接他,哪知李俶昭早早换了戎衣,离开潼关时就跟了上来,李承秉把他叫到跟前,李俶昭言之凿凿,“父仇未报,如何能安心享乐。”
    李承秉见他如此,也就干脆带上他,还封了个宁远将军的称号。
    李俶昭随行在马车旁,不时与肖稚鱼闲聊说笑,倒也解闷。
    这夜在华阴县外扎营,县令吓得两股颤颤,没有半点要抵抗的意思,城门大开,他本人则带了随从来到豫王跟前。其实入京沿途几个城池都是如此,这些官员心里都清楚长安眼下是什么情况,也不管到底太上皇到底下了什么旨,反正豫王还掌着兵权,是兵马大元帅,迎着也是应当。
    白天行军赶了一路,吃过晚饭,肖稚鱼在营帐周围走了一圈,没想到遇见个熟人。杨杲带着几个军士,正在巡视营帐周围。见到肖稚鱼,军士们不敢抬头看,规矩行礼,恭敬称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