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但是当两块石板闭合在一起的时候石板的另一边是一副整齐的画卷。
如果有人下了地洞然后将两块石板重新扣上抬头看顶部石板,也能看到这样的画卷。
其实两块石板的浮雕刻画是一幅画,只不过因为石板被分开,变成了反方向,一左一右变成一右一左,加上年代就有很多地方腐蚀风化,便很难看两幅浮雕刻画其实是一幅。
而浮雕刻画上所记载的画卷就是眼前的这个很在悬崖中间的粗壮藤蔓和这边悬崖边上的那一棵像人的树。
霍妃点了点头,认同路川的说法,她似乎也明白过来什么,然后再对照整张照片和眼前的画面,看了老半天。
“听说过舜王龙碑吗”?霍妃问。
魏子轩一行人围绕着洞口观察,同时用探灯往里面照射,里面很奇怪,探灯都找不到太远的距离就没光了。
“魏哥,你说这次会不会出事啊”!一个年轻小伙子疑虑重重,之前那冲出来的火焰还历历在目呢,如果不是之前先一步离开估计一行人都玩晚。
“别乌鸦嘴,霍小姐亲自出马能有什么事情”,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心头还是将信将疑,毕竟这位龙王太年轻了,估计没什么经验,用过去的话说那叫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太年轻容易出事情。
“看出什么来没有”!魏子轩看了一眼旁边正盯着两块石板研究的赵启年。
赵启年抬头冲着魏子轩嘿嘿一笑,显然是没什么结果“魏哥,我虽然是这方面毕业的,但是这我还真拿捏不准”!赵启年尴尬的说着。
赵启年今年二十三岁,去年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是学古代历史的,还选修了考古,但是上学那会儿一年中有近半数的时间跟着老一辈的龙户在外面跑了,学业也落下不少,要不是靠着关系估计连业都比不了呢。
“我就知道你小子不靠谱”!魏子轩怒其不争的瞧着赵启年,现在这龙户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还学古代史兼考古呢,这些年没少往外面跑,也接触了不少古代东西,按理说也是理论实践一把抓,比起他的同学应该要好很多,偏偏他差点没毕得了业。
“谁说不靠谱了”!赵启年红着脸,毕竟也才二十多岁的年纪,面子薄,如果是自嘲一下,脸皮还能厚一点,偏偏是被人嘲笑的,还是长辈,自然挂不住,加上血气方刚不愿意认输。
“哟!启年是看出了什么门道来吗”?周围一种龙户讪笑,让赵启年脸上更加挂不住,咬着牙。
“当然看出来,只是刚才不想说”!一副傲慢的模样。
“看出了什么就说”!魏子轩虽然沉稳但也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主,尤其是在这档子关头,刚刚霍妃下去之前专门说过让他们研究一下上面的图案,这里没人可以去外面找人。
龙户一辈子与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打交道,有些时候这种东西会起到关键作用,古代留下的画不一定就是哪些人无聊手痒,说不定会有线索呢。
下面凤凰地窟有人在忙着,他们上面当然不能闲着。
见魏子轩这表情,赵启年也不敢傲气,周围讪笑的人也正经起来,之前霍妃下去的时候说了上面就魏子轩负责。
魏子轩肩上的单子也很重。
“听说过舜王碑的故事没”!赵启年说。
“什么玩意儿”?魏子轩茫然“和舜帝有关系吗”?在这地方自然容易联想到舜帝,因为这里是舜帝的葬地,传说中舜帝就葬在这舜源峰下面。
赵启年点了点头“这是野史,是一个传说”。
“你说的是舜王龙碑吧”!旁边一个龙户突然回答。
“对,就是舜王龙碑”!赵启年回答,他知道那个龙户,就是宁远县这边的人,名字叫郑旭,比他稍微大一些。
“你也知道”?魏子轩问郑旭。
“知道,当然知道,我们这边很多人都知道舜王龙碑的传说”!土生土长的宁远人,距离九嶷山不远,当然听过。
宁远这地方古时候被称之为大阳溪,传说在大阳溪某一方的边上某个地方有一个舜庙,顾名思义就是五帝之一舜帝的庙宇,在庙宇旁边有一块碑,称之为舜王碑,不过更多人叫做舜王龙碑,上面刻着七个字‘舜帝有虞氏之陵’。
有虞氏是上古时代的部落名字,坐落在虞地,那时候部落以地位名,称之为有虞氏,而后世的史书中有虞氏也特指五帝之一的舜帝,虞舜。
‘舜帝有虞氏之陵’很好理解,指的就是舜帝的陵。
在过去陵和埋骨之处不见得是同一个地方。
传说舜王龙碑其实不是在那舜庙旁边的,最早是在三分石之上,是后来迁移到了那里。
三分石在九嶷山不远处,是三块高三四百米的巨大石头组成,矗立在山顶,象征着舜帝以及他两位妻子娥皇女英。
而舜王龙碑迁移之因,也有一个传说。
相传舜帝时,九疑山出了九条妖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