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动手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阅读之余别忘点击右上角的签到哦。
    “顶“或“回帖“十章前更新帖以当前更新章节为准,将不作提醒或警告,一有发现,直接封号一天到十天处理。
    请吧友有在看更新的时候,不要“顶”3天前的更新贴,导致本吧首页版面出现很多精品,就像是被爆吧一样,实在不利于吧友的交流。现经热心吧友反映,故作以上公告。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崛起,首先是观念的改变一切改变的根源都在于观念,观念的改变才是崛起的基石。
    当平凡宅男穿越成为康熙帝的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祯后,大清朝便开始潜移默化的改变。
    为争夺皇位,胤祯强势出手,强势到康熙和一众王公大臣对他爱恨交加,却欲罢不能。
    一众皇子对他恨之入骨,手段尽出,却也只能打掉牙和血吞,面对他还要强颜欢笑。
    九龙夺嫡,阳谋和阴谋的碰撞,阴阳相济,虚实相辅,是为正道。
    第400章以后地址:
    欢迎大家按顺序补充。
    有账号的,可以投免费的推荐票请大家到多多支持【大清弊主】
    书页连接:
    京师发官朱平粜,皆由京师五城米局发卖,发粜之米,皆是各仓气头廒底之成色米及成色不足六成之扫收土米。有道是陈谷子烂芝麻,陈年谷米也能填饱肚子,况且又是平价粜卖,自然是大受欢迎,不过,五城米局没有额外的铺点,诺大的京师就五个米局,要想买到平价米,还真不是件容易事,各城米局门口都被挤的水泄不通。
    京师通州仓场虽说口气抛出百万石米麦,但由于发卖速度太慢,效果并不理想,民间米铺的粮价在降到两四钱石之后,却再也不肯下跌,根本原因却是京报上刊载的完全躅免北方遭灾各省年正赋。
    众粮商都清楚朝廷赈灾的规矩,般而言,被灾十分者,免正赋的十分之七;被灾九分者,免十分之六,此番竟然是完全躅免,人人心里都没底,不知道是灾情太过严重,还是因为新皇登基改元的原因,个个都抱着观望的态度,灾荒之年,有粮食在手,根本就无须担忧会砸在手里。
    粮商们观望,仓场的大小官吏却是乘着出仓平粜的机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肆意营私舞弊,中饱私囊,大清官员俸禄不高,京师物价昂贵,京官清苦是普遍现象,仓官庾吏自然亦不例外,待遇着实不怎得,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守着粮仓,他们也就唯有打粮食的主意。
    大清的仓场制度并不健全,众仓官庾吏不仅继承了前朝的营私舞弊手段,更是屡有创新,花样百出,仓场制度在这些个积年官吏眼里,实是形同虚设。这些年北方屡遭春旱,粜卖仓储以平抑粮价于他们而言亦是轻车熟路,营私舞弊亦是尊循旧例,令他们稍有不满的是贞武不懂仓场事务,下抛出百万石,而且是各仓同时开仓,对市场粮价冲击太大,这对他们是不小的损失,忙着贪侵粮食忙着数钱的众仓官庾吏谁也没有意识到场泼天大祸正等着他们。
    两日后,大清早,京师内外城的各条主要大街有粮仓或者是大米铺的街巷皆是三步岗,五步哨,站满了步军统领衙门的兵丁,早出门口的百姓看到这种情况,吓得立时就缩了回去,各自关门闭户,躲在门窗之后偷偷观望,心里皆是暗自猜疑,不知道京师又发生了什么大水印事。,
    年羹尧钟琪两人率着六千军容整齐的禁卫新军亦是早就开进了京城,入城后,两人便兵分两路,分别进驻富新仓兴平仓海运仓禄米仓南新仓旧太仓。
    镶黄旗满州都统胤掏则率领旗下兵丁进驻户部内仓北新仓太平仓五城米局。与此同时,胤饿率着四千禁卫新军也开进了通州,迅速的封水印锁了通州各个大小仓场,通州的大小粮铺和私仓及东家掌柜也被随即控制起来。
    时间,京城内外的各条大街皆充斥着密集的马蹄声和士卒整齐的脚步声,京城的大小官吏士绅百姓都不知道出了什么变故,胆小的则躲在家中,生怕遭惹事端,胆大的则纷纷四处探听的消息,街上虽然随处可见兵丁,却并未戒严,这倒让众官绅松了口气,既是不戒严,就不是兵变,倒没什么好担心的,只要,如此大的阵仗为的又是哪般?这反而更是激起人们的兴趣。
    完全控制了各大粮仓之后,众将领便迅速的将各仓的大小官吏分开隔离,封水印锁所有的帐房,封存帐目,等候后继命令。通州的胤饿做的更彻底,连仓场衙门也并戒严,所有的官员不论官职大小,品阶高低,概分隔软禁。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仓场众官吏皆是目瞪口呆,反应过来之后,个个都是面如土色,谁也没预料到贞武在这个节骨眼上居然有闲心来整顿仓场,这实是大出他们的意料,这些年,康熙倦政,众皇子又忙着争夺皇位,满朝文武大臣忙着站队,谁也没闲情来管仓场的闲事,贞武这段时间又是夺兵权又是调整朝中及地方大员,其间又还夹杂着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